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呼吁全球共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2014-06-25 07:05:32 南婷 王小鹏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3名恐怖分子驾驶一辆越野车,挥舞着黑色的圣战旗帜,冲向人群,并实施自爆。3名无辜群众死亡,39人受伤。”这是2013年10月28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圣战’开始了!‘圣战’开始了!……‘圣战’宣誓,焚烧中国等国家的国旗。”这是恐怖分子在实施“10·28”天安门暴恐活动前自己拍摄的录像画面。

“在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进行训练,不断开枪、射击攻击村庄。”恐怖分子拍摄这些画面,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宣扬恐怖主义思想,传授如何使用枪械、如何制作炸弹、如何实施爆炸等恐怖袭击的方法和技能,示范、鼓励中国境内恐怖分子。

6月2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信办”)发布《恐怖主义的网上推手——“东伊运”恐怖音视频》电视专题片,展示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向公众说明它的来源和危害。

国信办网络新闻应急事务局副局长方楠说,互联网已成为恐怖势力开展活动的主要工具,恐怖音视频也已成为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毒瘤”。

该专题片通过梳理已破获的北京“10·28”、昆明“3·01”、乌鲁木齐“4·30”、乌鲁木齐“5·22”等多起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招募人员,传播暴恐思想,传授暴恐技术,筹集恐怖活动资金,策划恐怖袭击活动。

“一系列迹象表明,中国境内发生的暴力恐怖活动,是世界范围内暴力恐怖活动的一个分支,根源于境外暴力恐怖组织。”国信办新闻发言人姜军说。

姜军指出,在中国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中,涉案人员几乎无一例外观看、收听过宣扬、煽动暴力恐怖的音视频。

多名反恐专家指出,恐怖组织已经意识到,相对于此前派人潜伏入境实施恐怖活动、进行恐怖主义宣传的传统方法,通过互联网发布恐怖音视频进行恐怖主义宣传和煽动,成本低、风险小、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东伊运”制作的恐怖音视频数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13年出现爆发式增长。而这一年,也是中国境内发生暴恐事件数量激增的一年。

方楠说,这些恐怖音视频基本在中国境外制作,在土耳其等国上传到国际互联网,在知名视频分享网站上发布。

据介绍,中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东伊运”恐怖音视频的严重危害。为了阻止涉恐音视频的传播,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境内互联网、电信市场和非法出版物的管理。

但是,超越国界的互联网带来巨大挑战。“东伊运”利用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和国际互联网监管漏洞,将恐怖音视频上传到境外一些知名社交网站和视频分享平台上,以逃避打击,这使得深受暴力恐怖之害的中国难以从源头上清理这些恐怖信息。

“认为互联网应该有绝对自由的想法是错误的。”《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菲奥多·卢克亚诺夫在专题片中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网络不是恐怖事件的根本诱因,但却是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

一些国家的法律已经规定,传播、散播恐怖极端主义言论本身就是犯罪。

国际社会已认识到网上传播恐怖信息的危害并开始行动。2013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129号决议,对恐怖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恐怖行为,包括煽动、招募、资助或策划等活动表示严重关切,明确要求联合国反恐机构会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加强对这些活动的打击力度。

中国正在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彰显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决心和信心。2013年12月,中国政府出台了打击传播恐怖音视频的指导意见;新疆地区也于2014年3月发布了《关于严禁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的通告》,对恐怖音视频的界定、传播、持有、存储和惩罚进行了具体规定;2014年5月,新疆各地法院还对涉嫌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犯罪的16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

6月20日,中国政府启动“铲除网上暴恐音视频专项行动”,30多家重点互联网企业签署了网上反恐承诺书。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将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专项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筑牢网络防线。

“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安全的网络空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暴力恐怖活动的受害者。”姜军说。

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第50次大会近日在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大会开幕式上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在网络空间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记者南婷 王小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