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媒体解析公务员加薪为何遭反感:民众收入更低

2014-06-23 07:32:12 甘苏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蓝晓梅 李艳  
分享到:

魏文彪

建议

提低工资同时限高福利

公务员工资为何令人关注?恐怕最关键的原因是公务员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地位的优越性,与社会职业靠劳动来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不同,公务员更具身份化与福利化的特性。比如,工资之外的津贴、奖金、福利房以及令人充满遐想的职务消费等,这些统统被称为工资之外的“灰色收入”;又如,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还能拿90%、95%的原工资,在职和退休两头不吃亏。此外,还有职务腐败的种种猜想。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公务员一直沿袭着低工资优福利的分配制度,建立在干部终身制,公务员是“国家的人”,包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模式之上。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公务员制度改革滞后的固有弊端被凸显出来。一方面,低工资优福利,不仅造成了政府不小的负担,也使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被权力用以自肥,如住房,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并且,由于职务、区域、行业的差别,福利也有天壤之别,公务员“同人不同命”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公务员、低级别公务员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福利”成色不足。

另一方面,工资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公务员内部薪酬差别的固化。严格的职务与职级的工资制度,高工资对应着高官位,一直都是公务员薪酬的天花板。而基本工资加地方性津贴的设计,客观上造成了发达地区与其它地区同类公务员的收入差距。

显然,工资不是单纯公务的薪酬问题,既包括公务员在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也包括公务员管理体制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队伍,提高效率。

一方面,要变隐性分配为显性分配,清理和取消公务员福利与补贴,并建立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机制,让“提低工资”建立在“限高福利”有前提之上。另一方面,要加快公务员养老的并轨,让公务员以职业者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障,消除养老包办这一“最大社会福利”。只有解决好了这两大问题,公务员工资改革或者说“涨工资”,才具有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设计,建立比照增长机制等,都只是破除工资结构性矛盾的技术问题。

房清江

抓准公众不满原因

不错,大家是对公务员群体带有以偏概全的情绪,突出反映在对其腐败案件频发和收入不透明的质疑,但是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地准确预估公众情绪。公众较为反感公务员涨薪之处更在于“主次不分”和“缺失民主评价机制”。

正如大家普遍以为的“有权调整涨工资的都是公务员,先涨工资的也是公务员”。正是如此“不怠慢自己”,才导致了公众反感情绪的不断升级。我们可以想像,假如公务员涨薪不再总是这样“享受在前”、“先己后人”,而是让企事业人员先调,加上其涨幅再与企事业人员相差不大,那公众还会公务员每有涨薪就会吐槽翻天吗?

由于近年来公务员涨工资步伐的停滞,现在给予适当的调整也是可以被公众接受的,尤其是真的不再以职务论高低,而是向基层公务员和艰苦岗位倾斜,应该是调整的正确方向。但前提是,公务员涨工资何人说了算,尤其是在考核考绩时,如果仍然沿袭现有的“关门考核发放”,那必然还是引起公众的不满。

公务员涨工资政策虑及到公众情绪,这是国家机关和政府机构应有的谦卑,值得肯定,但在分析公众反感情绪时,最好还是要把准脉搏找对药方,别总是以为公众不满公务员腐败,应该相信绝大数公众还是支持公务员涨工资的,只要完善相应制度,做到分清主次,不再总是“甩开企事业人员”,倘若再能让公众对公务员获取薪酬高低有权作出评判,特别是被服务对象也能参与到公务员涨薪的评价体系中,那所谓的公务员每次涨薪公众都有负面反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周稀银

三言两语

●前提是必须先精兵简政!

——老徐

●领导的账面工资实在是不多,如果没有灰色收入,简直是穷……有点逼人找灰色收入的意思。

——杨及

●要养活的官员,公务员,从居委会往上数,如此庞大的系统,多少闲人犹如植物人,浑身插满管子,须臾不得停止输液输血,一直到榨干为止。

——鲁绿单

●重要的是监管,历史已经证明了高薪不能养廉。

——婵景

●这就是人们拼死往铁饭碗里钻的原因!

——李广风

●这办事效率真是杠杠滴。

——何梅

●等公务员考试不热了,再给公务员加薪不迟!

——姜太平

●并轨不提先加薪? 谁来关心民营小企业的职工?

——张旭寒

●给公务员涨工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让企业员工下岗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同样是改革,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甘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