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彰显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
2014-06-22 22:02:2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陈瑜辉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 22日下午,当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到新疆时,申遗点之一的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导游吐尔逊娜依兴奋地说,申遗成功将对保护古文物遗址起到重要作用,也会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前来领略丝路古道新疆之美。 大漠孤烟,驼铃古道,一条承载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翻开崭新一页。当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成为中国首例跨国合作申遗的典范。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表示,此次丝绸之路申遗内容包括从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到广大中亚国家地区的大量文物、遗迹、景点等,数量之巨,涵盖之广,世所罕见。 联合申遗的过程并不轻松。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历经1998年至2005年“酝酿”、2006年至2011年“启动与推进”,以及后来“深入推进”三个阶段,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申请难度极大。 经过不断协调,三国于2013年1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遗报告,涉及中文、英文、俄文、吉尔吉斯文和哈萨克文5种文字文本。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申遗只涉及三国,但从2006年正式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至今,先后参与的国家多达12个。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跨国申遗成功,超越了语言、体制机制等差异,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同他国文化认同包容、开放、协作的态度,更是世界遗产文化精神的体现。这在中国是首次,在世界申遗史上也是一种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表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申请报告被会议批准意义重大,不仅向世界复原了早在2000年以前就形成的这一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经济动脉形象,还必将极大促进全球各种文明间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将提升沿线国家政府保护人类遗产的力度。 哈萨克斯坦地区发展研究所所长图列绍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共同申遗说明中哈两国都很珍惜过去双方交往的历史,申遗成功将大大提高古丝绸之路的知名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在申遗过程中,中国和其他两个国家的合作非常密切,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发展繁荣,努力克服存在的各种差异。这次申遗成功,对推动不同国家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也为今后跨国管理、文物保护提出更多要求。” 回首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在跨国项目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将来做好其他跨国项目打下坚实基础。”童明康说。 如今,中国与欧亚乃至世界各国再不需要张望等待,而能够直接进行务实合作。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期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目标。 |
相关阅读:
- [ 06-22]中国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
- [ 06-22]大运河申遗成功 专家告诫政府注重保护
- [ 06-22]大运河申遗成功 专家:后申遗时代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 [ 06-22]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成为中国第46个世遗项目
- [ 06-22]大运河申遗成功背后:遭加塞儿 抗议未果
- [ 06-22]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结果延后 尚未开始审议
- [ 06-21]丝路申遗能否成功将见分晓 中国已有世界遗产45处
- [ 06-14]日本“神风特攻队”遗书申遗被拒 称两年后再申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