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新疆南疆最美村官17年如一日用爱融入寻常百姓

2014-06-22 13:36:55 陈晓增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2日电 (陈晓增)有这样一位村官,十几年来,他每次召开会议,除了老人和小孩外,村民一定会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指定地点参加现场会等各类会议;他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先后通过各种渠道为村民担保借款100多万元;他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上任时间)的3000元提高到2013年的10600元。

他就是新疆新和县渭干乡哈尼喀塔木村党支部书记扎依木·阿不都热依木。

1997年1月,扎依木·阿不都热依木出任哈尼喀塔木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他面临一堆难题: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党员、村民不愿意到村委会开会,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元,大部分农民生活困难;农民思想保守,只愿意种植棉花、小麦,不愿意种植红枣、核桃。

为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扎依木·阿不都热依木在整顿“两委”班子的基础上,会同“两委”班子成员走村串户,动员一批愿意脱贫致富的村民组成考察团,先后到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示范村排先拜巴扎村、地区实验林场考察、参观林果种植业。临行前,扎依木·阿不都热依木做出硬性规定:每一名成员必须结对联系一名林果种植大户,了解其种植林果的经验、做法。回村后,每人必须汇报考察、参观心得。否则,所有费用由自己承担。

这一招果然奏效,考察团成员均按这一硬性规定执行。“同样是农民,为什么他们能种植核桃、红枣,而我们的村民不愿意种?同样是农民,为什么他们年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我们村的农民却没有脱贫?难道我们村农民的智商就这么低?”在随后举行的考察、参观座谈会上,扎依木·阿不都热依木引发考察团成员思考如何增收,迅速转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调整种植结构,将自家部分土地用于种植红枣、核桃。见他们种植的红枣、核桃效益大增,其他农民纷纷效仿套种红枣、核桃。2000年前后,全村农民普遍种植了红枣、核桃等果树。目前,全村种植红枣、核桃面积达到2100多亩(含套种面积)。

2001年推广滴灌种棉技术,是该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头戏。起初,该村大部分农民不愿意使用滴灌技术种植棉花,认为成本高、收效甚微。扎依木·阿不都热依木仍然实施示范推广的办法,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先行先试几百亩,结果每亩产量达到400公斤,比常规棉提高一倍。这一举措引起轰动效应,次年,全村推广滴灌棉1000多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