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进庙收费行情看涨 “香火利益链”毁寺庙游(图)

2014-06-17 06:43:57 尹 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不能仅是“游乐园”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言时这样阐述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的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

“然而,现今的‘看庙’文化体验性不足。”戴斌说。

张广瑞指出,作为宗教文化旅游,不应当长期停留在一种“游乐园”的水平上。张广瑞介绍,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宗教文化旅游成功的案例。例如,欧洲从法国到基督圣城西班牙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漫漫800多公里,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民族,怀着不同的心情、目的和期望,行走在这条历史文化之路上,对人生、对社会产生新的体验和认知。

在韩国,那里的寺庙虽然远没有中国庙宇的规模和名气,但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庙居旅游”活动,深受欧美游客欢迎。

去年,浙江慈恩寺推出“短期出家”,引起社会关注,由于报名者众多,寺院因担心影响活动的效果,后来不得不决定暂缓这项活动。“慈恩寺的做法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旅游活动,但它是对中国宗教旅游长期停留在看庙层面的一种升华,是重视旅游体验的一种创新,值得赞赏。”张广瑞说。

烧出来的“香火利益链”

然而,伴着寺庙旅游的开展,争议也随之产生。

今年春节期间,浙江某禅寺佛像开光,第一支上香叫价11.8万元,让人咋舌。而每年春节,“抢头香”、“烧高香”的新闻总能吸引无数眼球。

“烧高香”的原意是向神佛虔诚烧香,感谢神灵保佑。而如今,“烧高香”已经等同于“烧天价香”。动辄价值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上万元的高香成为衡量虔诚与否的标准。

“烧高香”甚至成为一些寺庙的“卖点”。

香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脉,自古以来,许多人都有烧香的习惯,有些是因为宗教信仰、礼佛敬神,有些是为了颐养身心、陶冶性情。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指出,在佛教仪式中,经常会唱《香炉赞》:“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焚香是人们借以和自然沟通、和神灵沟通的媒介,而只有至诚恭敬的心,才能感动诸佛。然而,这种精神活动在世俗社会中演变成了具有功利性的求平安、求生子、求升官、求发财,还演变成一种庸俗的攀比,人们认为香越烧越大、越烧越粗,就会有更好的回报,导致烧高香、烧头炷香、烧高价香、乱烧香等乱象频出。

有学者不客气地指出,“烧高香”看似信仰,实则是对佛祖的“行贿”。

“真正意义上的寺庙旅游,应该是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是沉静的,指向人心灵深处的。”戴斌指出,如今许多变了味的寺庙旅游将寺庙简单地当作“景点”看待,游客走马观花,只为烧香,功利性强,不仅自己得不到文化体验,也干扰了真正有信仰需求的信众。

“很多人感觉,烧的香越多,佛陀越会保佑你,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说。中国佛教协会在《关于在全国佛教界继续大力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活动的倡议书》中指出,燃香礼佛在于通过以恭敬心、清净心点燃三支香的方式,传递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供养和皈依,感通虚空法界,得到十方三宝加持,与法界诸佛、菩萨沟通、交流。佛教提倡只要“心香一瓣”,即能普熏法界,凡有所愿,皆蒙感应,并不拘泥于礼佛时使用何种大小、名贵的香具。

“正规的寺院,只要不被一些商业利益集团绑架,都不会让人去烧高香、算命,因为这跟我们佛陀的教义是相违背的。”中国佛学院教授宗舜法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这个不能把它当成是我们佛教的问题,也不是寺庙的问题。这是佛教被人家利用了,借佛教的外壳而已。”

由“香火利益链”引起的过度商业化,已经损害了佛教清净庄严的形象。楼宇烈提到一个例子,几年前,一家著名的寺院还曾发生过香客执意要烧高香,寺院不允许,引起冲突,导致寺院被迫关门。“香火钱的得利主要关系到卖香的商家,而很多佛道场所不堪其苦,都在采取积极措施,防治烧香的乱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