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聚焦地域歧视:河南人被指“全国骗子教练”
2014-06-13 06:41:58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是什么“箍紧”了地域歧视 ——打破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让地区间发展更均衡 承认地域歧视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同时,专家认为,也应该防止地域歧视的扩大,特别是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制度,不让其成为引发偏见、歧视的源头。 几年前,河南人李东照一纸诉状,把悬挂“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横幅的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告上法庭。这起中国首例地域歧视案,最终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向原告作出道歉结案。针对这类公然的地域歧视行为,一些法制专家呼吁,《反歧视法》的制定应该尽快纳入议事日程。 除了从文化上增进了解并提倡包容、依靠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在顾俊看来,消解地域歧视最根本的途径是“打破资源堆积,疏导大都市的功能。” 地域歧视源于一方对另一方的优越感。顾俊分析,其背后主要是各个地区资源、发展不均衡,形成了地区优越感,比如城市歧视农村、本地歧视外地。而且这种地域歧视针对较为发达的城市的中下层群体为多。 “地域歧视有时候也会来自于优越感消失后产生的失落感。”顾俊进一步分析,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大量外地人涌入与本地人争夺公共资源、工作岗位,这让一些竞争力不够强的本地居民生存空间被挤占,生活压力增大,因此这部分本地人更容易产生地域歧视的情绪,并容易强化往昔的优越感,来弥补平衡如今竞争中失利所带来的失落感。 如何打破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局面,是一个大课题。顾俊表示,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这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顾俊也指出,在更加合理分配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大城市要能够真正地让渡一些利益。“比如北京为了控制人口,搬迁多个大型批发市场到河北,但仔细想想,这样一来会造成北京部分物价上涨,最后仍然是老百姓来买单。打破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不能只把低端的功能迁走,而是要真正增强高端功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端功能在更大范围的转移扩张,比如教育资源等等。” 资源分配不均再加上户籍制度,更强化了地域之间的区别。正逢大学生就业季,最近北京一些事业单位在招聘时要求“限北京户籍”,就被指责存在地域歧视和就业歧视。多位专家指出,户籍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不应再强化附着在户籍上的特殊福利,否则就是在人为制造更多的地域差别,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地域歧视。顾俊强调,“关键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当不同区域不再存在巨大的发展差异,个别地区不再有高高在上的特殊利益,地域优越感和地域歧视都会随之淡化。”记者赵展慧 |
相关阅读:
- [ 11-11]官微不能为地域歧视“添油加醋”
- [ 10-09]严惩地域歧视? 国米球迷号召全意对抗新政
- [ 05-13]曝“宝钢集团”沪上招聘存地域歧视 安徽人不予录用?
- [ 01-18]盼能取消陆生赴台的地域歧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