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明确院士退出机制: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将被取消院士称号,意味着院士终身制将被打破。这一消息经本报首发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众多媒体官微以及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引来网友热议。此前,频繁曝出的院士造假、学术腐败的负面消息,曾令“院士”这一头衔声誉受损。许多网友表示,对待违反学术道德的院士,就该免除他的资格,做到“零容忍”。有网友指出,光取消称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取消相应待遇,剥夺他们的学术特权,如果利益不退出,何谈真正的退出?而对于院士的退休问题,不少网友认为没必要回避。 有话要说 不容杂质 早该如此 @金木股:确实应该这样干。支持! @杨杨最爱小海绵:支持!这种危机意识会让科学更加科学。 @np后街:早该如此,科学腐败的危害一样可怕。 @xiaoshan77:挺好的。真正做学问搞研究的人也不在乎这些头衔。 @正义之师166:中国院士真不少,但世界领先的科学发明却鲜见。这次改革抓住了问题所在。 @薛智之0616:建立能进能退、能上能下的机制,符合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院士制度作为一种荣誉制度,代表着科学的发展,容不得半点杂质,对违反科学道德的人,应坚决清除出去。 @节水刘大哥:去除科研资源行政化、评价社会化,回归其自然属性。 利益不退 怎是真退 @用户5119690341:院士制度改革的力度太小了,让人失望。学术道德不好不能当院士,这是常识,还需要当成改革的重大进展吗?真正的有力度的改革在哪里?没有看到。 @不乱放屁:院士评定和终身制,院士与利益挂钩才是改革的问题所在。 @飘逸mf:院士在中国不是荣誉,很多既得利益在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人花钱买院士。修订案只是加严了入选程序,对退出程序没有实质性修改。 @All充满正能量:既得利益者怎肯退休?这是改革的难处。改来改去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听起来好听,改革了。可是改了一个院士又提名三个人,是好事还是坏事? 表述模糊 怎么界定 @南石人:应该明确何种行为算品行不端,不然又成了口袋罪! @Antimon:两个问题:一、到底违反科学道德的标准是什么?二、在国外,这种级别的科学家只有一个称号,仅此而已,无任何补贴。 @十年stef:科学道德的具体定义。 @江苏手机用户:报道中提到仅限于科协,那么,缩小范围是否限制了广泛选优?而且,人少就一定公正吗?另外,犯科学性错误就取消资格,是否钳制院士的创新积极性,迫使他们谨小慎微地守住已有成果?怎样把握科学性错误的度及失误和成果之间的得失? 加大进度 厘清身份 @山东手机用户:要规定几年内没有贡献的要退出,院士不要规定具体数量。总之,要把院士每年拿出来晒一晒,把荣誉颁给真正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带头人。 @黎灿兵_四木匠:有退的话,就加大进的力度吧。 @金家妞:实行院士退出机制固然重要,然而,当务之急需要打破的是院士身份的单位所有制。从现实来看,院士不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学术荣誉,已或多或少地沦为了单位和地方谋取更多利益的工具,即使院士想洁身自好,时常也因身份的尴尬而身不由己。 @givemecoffee:院士退不退不是根本,关键是如何建立一套学术成果的公平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福建手机用户:提高院士准入制度,比辞退院士制度更重要! 退不退休 不必回避 @xhjl:其实,工程院没必要回避退休退出问题,长江后浪推前浪,院士到75至80岁可以退休,可以聘为名誉院士做好参谋作用,腾出位置让有学识有创造创新能力的贤能之人参加进来,新陈代谢才有朝气蓬勃旺盛生命力,这方面也更需要制度创新能力! |
相关阅读:
- [ 06-12]中科院通过院士章程修订稿 改革院士遴选退出等机制
- [ 06-12]院士被指成所在单位“聚宝盆” 获额外待遇和权力
- [ 06-12]两院推进院士制度改革:品行不端将被劝退
- [ 06-12]院士劝而不退不能束手无策
- [ 06-12]院士改革不要迷信集中提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