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油菜能挣钱吗? “如果挣不着钱,老贺是不会回家种油菜的!”王汉中说。 近年来,我国油菜传统种植模式因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和效率低而难以为继。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告诉记者:“我国油菜主产区的机耕率仅为37%,机播率仅20%,机收率仅16%,每亩用工达10个左右。所以,开展油菜生产技术模式创新,是当务之急。” 2012年,农业部将油菜纳入到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计划,与水稻等粮食作物一起,统一部署了增产模式攻关。紧接着,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专门安排了“油菜增产综合技术生产模式研究”课题。作为该任务的主要承担单位,王汉中所在的油料所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科技攻关。 “缺少适于机收的品种,是制约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瓶颈。”吴孔明说。油料所选育的新品种,是世界上首个集高含油量、强抗裂角、高抗倒伏、抗菌核病为一体的双低油菜品种,也是目前最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目前已在湖北、湖南、江西,建立了5个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基地。 在地头,欧阳敦军给老贺算了一笔账:采用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后,菜籽实际亩产可达210公斤,按收购价每公斤5.5元(新品种的菜籽含油量达49%,其收购价格可比一般品种高10%以上)计算,每亩种植收入1155元。扣除机械、种子、农药、肥料等物化成本每亩约425元、人工投入每亩60元(清沟排渍),每亩纯收益670元左右。“种油菜是我们公安县的传统了,有了靠谱的技术和机器,我肯定还要回家种油菜!”老贺对记者说。 供给如何平衡?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农业部门工作了30多年,和王汉中一样,他对我国食用油安全的忧虑已非一日。 “油料已成为我国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陈萌山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1993—2013年,我国植物油消费量从763万吨增长到3081.4万吨,增长了303.8%;人均年消费量从6.4公斤上升到22.8公斤,超过世界年人均20公斤的水平。与此相反,近5年来,我国油料(含大豆)播种面积基本在3.3亿亩左右徘徊,产量在4700万吨左右起伏,植物油年产量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食用植物油供需的缺口逐年增大,导致我国油料和植物油进口剧增,对国外的依存度迅速上升,2012年我国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净进口466.5亿美元,是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目前只有约40%。我认为,40%已经是维持社会基本需求的红线,是保证我国植物油供给基本安全的底线!” 至于为什么选择“油菜”来承担这副重担?陈萌山道出了原委:“近年来,我国围绕油菜的多项科技创新,已经能够支撑这副重担。” 陈萌山为此一口气举了5个例子:一是油菜杂交研究世界领先;二是三熟制极早熟油菜品种创新领先;三是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四是率先创建了适合亚洲稻作区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五是领先开启了油菜后基因组时代,全面提升了我国油菜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华中农业大学的傅廷栋院士也一直主张让油菜来担当重任,他的理由是:在国产油料作物中,油菜能利用南方冬闲田生产,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地;油菜还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理想的轮茬作物,种植油菜后,可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释放土壤中磷元素,熏蒸灭杀土传病原微生物,降低粮食作物的病虫危害,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我国长江流域约有1.5亿亩冬闲耕地和滩涂,如果有效利用,可增加6000万亩以上的油菜面积。 但愿农民老贺“要回家种油菜”的心愿能尽早实现。(记者 胡其峰) |
相关阅读:
- [ 05-13]美临食用油入驻央视网商城
- [ 05-13]走进红阳油脂工程公司—探索食用油身世之旅
- [ 04-17]榕食用油市场降声一片 业内:近期将维持低价运行
- [ 04-08]美临食用油生产加工基地项目
- [ 04-08]厦门“鹭金香”“呷香”两品牌食用油抽检合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