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银行收费被指越减越多 自身应尽责任让消费者埋单

2014-06-09 07:00:3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理财产品“隐形收费”

突出宣传高收益率,对风险和收费却刻意不提

时下,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投资品,截至2013年末,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9.5万亿元,同比增长41.8%。然而,理财产品大热的背后,是银行众多“隐形收费”暗藏其中,很多消费者对此却一无所知。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一家银行营业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对银行收取的理财产品费用不知情。在银行柜台上,醒目地张贴着几款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对于银行收费和产品风险,却只字未提。

翻阅几款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这些理财产品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托管费,一款预期收益率6.02%的理财产品,扣除费用后,实际收益率只有5.6%,而且这笔收费是旱涝保收的,无论客户最终收益率如何,银行都可收取这笔费用。

而随着理财产品销售的火爆,银行收费也是水涨船高。以广发银行“薪满益足”系列理财产品为例,其销售手续费率此前一直是0.1%,去年7月上调为0.2%,之后继续上调到0.3%,现已跃升至0.45%。记者查询其官网,却找不到详细的说明书,只有投资起点、预期收益率等情况介绍,收费情况并不在产品公开信息里。

此外,大多数银行在理财产品合同中都会约定,在达到客户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情况下,将超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收取。据知名财经网站同花顺的统计,2013年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的数量为24500款,占比53%,小于预期收益率的只有19款,占比0.04%,另有近47%的理财产品未披露实际收益率。理财产品获得了多少超额收益?银行从中拿走了多少投资管理费?外人无从得知。

“超额收益本质上是由投资人本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只有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投资人才能共享收益,银行作为代管人,不具备享受超额收益的资格。”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理财产品的收费属于市场定价的项目,但银行也必须按规定收取合理的费用,不能既享受高额收益又不承担风险。

免费项目越来越少

一张银行卡收费超30项,本该是银行应尽的责任却让消费者埋单

不仅如此,很多原本免费的银行服务,也变成了收费项目。比如,很多银行已经不再办理活期存折,而是换成了银行卡。随之而来的,是账户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跨行查询费等多项费用。

记者调查发现,银行卡上绑定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以交通银行为例,一张借记卡在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收费项目就有20项之多,包括常见的年费、卡片挂失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等,如果是具备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收费项目则有23项。如果再加上一些银行提供的短信通知费、理财咨询费等增值服务收费,一张银行卡附载的收费项目就高达30多项。

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银行减少和规范收费,但不少客户感慨:现在银行收费给人的感觉是越减越多,免费的项目越来越少了!

刘俊海认为,银行卡是银行为了完成交易目的而提供的必要工具,银行本身是从交易中获利的;而像短信通知等服务,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银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却要让消费者承担费用,显然不合理。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目前银行内部考核机制比较单一,更多侧重于收入和利润的指标,对于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强调得不够,银行的基层机构员工收入都与利润指标挂钩,造成银行收费冲动比较强烈,会千方百计收取各种费用。

针对银行存在的各种不合理收费行为,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只收费不服务的坚决取消。

郭田勇认为,对于一些市场定价的银行收费项目,除了监管部门加强必要管理外,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的竞争进行调节。没有形成完全的市场竞争,是很多银行敢于收取类似不合理费用的关键所在,这也凸显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