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流水线生产“高考人才”——中国三所“高考牛校”调查

2014-06-08 21:36:04 廖君 黄豁 仇逸 陈钢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 廖君 黄豁 仇逸 陈钢)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是家长学生眼中的超级“高考牛校”,32辆大巴车载着近4000名应届高三毕业生赴考,几千名学生家长和当地居民夹道相送……

像毛坦厂中学这样声名显赫的“高考牛校”,还包括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高考前夕,记者走进“高考牛校”,探析以流水线生产“高考人才”背后的激情、无奈与迷茫。

时间被精确分配到每分钟,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每个学生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发条”,像陀螺般高速旋转。这是记者在一些“高考牛校”看到的情景。

大别山深处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偏僻得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却因为高考而远近闻名,去年和今年这所中学参加高考人数达1.1万名,其中近7000名复读及外地考生返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放学,每天除开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有16个小时以上在学习看书……这是毛坦厂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不少学生晚上下自习后还会继续熬夜读书。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否则就要检讨,严重者将被开除。副校长李振华说,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镇上几乎没有娱乐场所。

在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同样过着每天朝五晚十的生活,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

“今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过”……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酷似“考试机器”。

“成功”引来争先恐后的学习模仿者。近年有300多个考察团的4600余名教育工作者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很多地方在学习“衡中模式”。一些西部地区的中学,学习衡水中学的“激情教育”,要求老师带领学生每天早上在操场上“激情晨读”,对不准时参加的老师还要“罚款”。

“我们不怕改革,高考从考7门到考5门,再到3+X,事实证明,每改一次,学校就进步一次。只要考,我们就不怕,依然会成功!”衡水中学的自信并非虚言。衡水中学已经连续14年在河北高考中夺魁,独占去年高考清华、北大在河北招生人数的80%,600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1/5。

“高考牛校”普遍应试成绩突出。毛坦厂中学复读学生高考平均提分100分以上,最高达300分,去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4.85%;湖北黄冈中学则长盛不衰,打着“黄冈中学”旗号的各种秘卷、教辅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竞相争抢的“神器”。

老师精心研究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学生进行长期、高强度的“题海”重复训练是“高考牛校”应试“绝招”。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备课,老师的主要精力就是琢磨高考试题,不仅自己出题,还要做题,以便了解各种习题深度。

学生在高二基本结束高中课程,高三整整一年都在重复性做题。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学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高。

“搞题海战术也是被高考逼的。”一些牛校的教师说,因为评价标准单一,为了增加选拔区分度,高考试题难度越来越大,不经过强化训练,连老师都做不出来。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考牛校”是现行高考制度的产物,中国的教育改革搞了好几轮,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高考的应试指挥棒仍然根深蒂固,让人深思。

教育界人士认为,三所牛校只是中国许多高中的缩影。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千千万万贫寒学子、社会底层打开了上升通道,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公平机会。

“都说要全面发展,综合评价学校,但现在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还是看升学率,看你的学生考了多少清华北大。”一些教师说,没有了升学率,学校无法生存,要福利没有福利,要荣誉没有荣誉。所以,改革高考的同时,希望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考评体系也应多元化,要降低学校的功利性。

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的一些老师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大方向很正确,甚至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参考,将倒逼学校和学生扭转“应试”倾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