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广西玉林:政府和民间从没组织过“狗肉节”

2014-06-07 18:55:45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还有半个月,就要到夏至节气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夏至荔枝狗肉节”正是在这个时候。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近来,在网络上有很多网友呼吁取消所谓的“玉林狗肉节”。不少网友都在转发这样一条内容“我在某地,我反对6.21玉林狗肉节,请取消狗肉节。可以不爱,请别伤害!”同时配有一张小狗眼角挂泪的图。

所谓的“夏至荔枝狗肉节”是怎么来的?在广西玉林当地,民间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的说法,意思是,在夏至食用狗肉,能抵抗疾病入侵。另外,夏至期间,正值鲜荔枝上市,当地还有“荔枝就狗,越吃越有”的说法,这样一来,逐渐就被叫成了所谓的“夏至荔枝狗肉节”。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出,这一天,要吃上万条狗。

广西玉林市政府昨天对此做出的回应是,所谓“夏至荔枝狗肉节”只是个别商家和民间的一种说法,是当地人夏至聚会的一种形式,政府或社会组织都从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此类活动。

不过,对于这个所谓的“狗肉节”的争议却仍然存在。爱吃狗肉的人和爱狗人士的态度截然相反。一方普遍认为,这是当地的饮食传统习俗,其他家畜家禽的肉能食用,为什么偏偏不能吃狗肉?一位玉林市民的观点:

市民:我是支持荔枝狗肉节的,首先是有传统,各个地方吃狗的也不少。狗和猪牛一样,同样是动物,有什么不能吃的呢。爱护动物的人可以抵制,可以不吃,但是不能影响我们。

另一方的普遍观点是,狗是伴侣动物,不应该食用,不好的习俗应该停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理事长,兽医博士刘朗表示,即便是就把狗肉当做一种食品来看,狗肉节食用狗肉的行为也是有食品安全隐患的:

刘朗:其实我不是一个狂热的动物保护人士,至于吃不吃狗肉对于我来说还都能接受。但是有一点,作为一个食品来说,无论是养牛行业、养猪行业在养殖的时候是完全建立一个养殖档案,一定要载明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还有检疫、免疫、销售情况,这是一个特别严格的过程。我们现在犬的养殖恰恰是没有这一点。

刘朗认为,和比较大众化的食用家畜,比如鸡、牛、羊,食用犬只是小众,犬只来源难以保障:

刘朗:哪一家公司标榜自己有大量的养殖,有上千条的狗一定不是现实的。有些号称自己是肉狗,其实是在出售种犬来赚钱。从盈利的角度是不太可能实现。养狗如果体成熟需要8个月的时间。实际上成本是不太可能实现的。犬是一个小众,实际上没有形成一个大的生产链。这些狗收购来或者盗取的狗,他们也从来没有接受过治疗。

一位食用狗肉的玉林市民介绍,他们喜欢食用养殖的肉狗,但对于狗的来源,他表示这要靠政府部门监管了,而他自己是通过食用的味道来判断:

市民:我们一般只吃那种肉狗。养殖的肉狗味道比较好一点。来源其实各个地方都有。如果是那种盗取猎杀野狗,或者是偷盗宠物犬来作为狗肉的话,是吃的出来的。是一个摊位,我想至于监管的话应该是政府部门做的事。

刘朗指出,如果来源不能保障,食用的狗肉中可能有药物残留,危害食客健康:

刘朗:我们一些动保组织跟我说,刘医生,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这个人吃了这个狗就会得狂犬病?不会。为什么?因为中国人食用食品有一个习惯,一定是高温煮沸的,即使有这类的东西,同样也是高温能够杀死的。在真正吃的过程中,药物残留、抗生素残留,还有一些是毒麻药品的残留可能在高温中达不到分解,对人产生危害。

日前,江苏徐州警方查获了一批没有检疫证明的活犬。经查,狗都是收购来的,准备送到屠宰点,这些狗没有任何卫生检验检疫证明。

刘朗指出,在“狗肉节”期间,大量活狗运输、交易、屠宰,这些环节中,如果犬只没有经过检疫,操作人员也可能感染疾病:

刘朗:更多的危害是什么?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运输的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最让我值得担心的是屠宰环节,对于这些工人来说,他们在屠宰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防疫设施。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有黏膜的损伤,在接触动物过程中就有可能把人兽共患的疾病传染给他,有可能是狂犬病。

对于如何规范肉品生产经营行为,广西玉林市政府也表示,将开展肉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源头监管,落实检验检疫制度,严禁在街面上屠宰,并且将严厉打击偷盗狗类犯罪行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