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专家:欧洲无奈推负利率 中国不会效仿

2014-06-07 07:02:40 李海霞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李海霞)近日,欧洲央行成为全球首家实施负存款利率的主要央行。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人民金融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此举在世界范围内很少见,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中国也无可能“效仿”其做法。

欧洲央行“用心良苦”

5日,欧洲央行宣布,下调欧元区主导再融资利率10个基点至0.15%,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负0.1%,同时下调隔夜贷款利率35个基点至0.4%,欧元区首次步入负利率时代。

郭田勇对此表示,一般情况下,在经济最弱的时候,世界各国央行最多也只是将存款利率降为零。欧洲央行此举打破规律,首次推出负存款利率,意味着欧洲央行要向在其账上的银行隔夜存款收取额外的利息。

在郭田勇看来,欧央行举措看似违反经济学规律,但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欧盟想要重振经济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从2012年7月开始,欧洲央行把存款利率降到了零。但仍有大量的资金“趴”在央行的账上不进入实体经济。其中一部分是监管所要求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另一部分则是因为银行有钱没地方花,或者不愿意花,放在央行又安全又省心。

郭田勇认为,从经济结构来看,欧盟各国与中国不同,不仅经济复苏缓慢,国家政策对欧盟商业银行的约束力也不大。“欧盟各大银行要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在欧盟经济弱势复苏阶段,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银行会评估进入私营经济部门的钱是否有风险,出现惜贷、犹豫、放贷不积极的情况很正常。”

中国央行难以“效仿”

随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还宣布一系列刺激举措,包括有针对性的LTRO、停止SMP购债冲销操作以及购买资产担保证券(ABS)等。德拉基还强调,不排除在必要时使用非常规工具—包括量化宽松政策(QE)。

欧洲央行开启负利率时代,不排除接下来会有更多央行加入降息阵营中。尤其是中国央行,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微调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郭田勇认为,无论如何,中国央行都不会效仿欧央行做法,将央行存款利率降为零或是负值。“中国的融资需求很大,存在不少"僵尸"企业,如果采用欧洲央行的对策,银行的钱会被一下子取空。”

同时,郭田勇也表示,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是中央银行在维持物价稳定的前提下,刺激经济发展的首选目标。“目前,对于经济增长急需调整或非常薄弱的领域,中国央行采取的"定向降准"的措施,将这些完全按照市场化经营的贷款成本降下来,有利于结构调整。”

近日,中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我们要根据中国经济结构对症下药,不要总是把放松货币作为治疗中国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郭田勇说。

人民币短期内呈“走软”趋势

有专家担忧,随着欧版QE的推出,新兴市场是否也会像此前美联储第一轮QE出炉时那样重蹈覆辙。郭田勇认为,由于欧元区各国的差异性,欧盟不能像美国一样由政府买债,将货币直接投放到市场。“欧版QE的推出不如美国那样容易。”

不仅如此,郭田勇还认为,欧央行负利率迫使银行增加信贷供给,也许未必能创造信贷需求。即便投资者转向投资于外围国家,资金也会兵分几路,未必会选择中国。

郭田勇同时表示,目前,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来看,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将呈现出“走软”趋势,这将会影响各国热钱是否选择流入中国。

今年3月月17日起,央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有评论认为,央行正利用人民币走弱的势头阻止投机性“热钱”流入。同时,中国经济有下滑趋势,动力不足,房地产市场出现紧张迹象,市场对投资中国的信心减弱。

尽管热钱溢出和人民币贬值似乎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中国对美国QE退出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更加谨慎和防范。“一定要做到两个"防止":一是防止国际资本非预期的大规模外流,二是防止人民币超预期的大幅度贬值。” 郭田勇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