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灵寿县城古城西路51号,有一排排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这里就是灵寿县委大院所在地。这些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一直被灵寿县委沿用至今。如今,县城里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宽敞的广场与朴实无华的县委大院形成了鲜明对照。 “大院虽简朴,却最美” 灵寿县委大院占地22.5亩,有105间房屋,共9个部门160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房子地基是石板铺成的,墙体是青砖垒砌的,房顶用木头椽支撑,芦苇席和黄泥做的。别看外表很干净,内里已经破败不堪,有些砖都风化了,外面是刚粉刷过的。”据老同志们说,老房子历经多次维修,但主体结构没变。 由于年久失修,房屋严重漏雨,前几年县委大院曾进行了修缮,墙基易潮处贴上了石片,原来的一色红墙改成了白色和灰色,围墙换成了铁艺栅栏,屋内也铺上了瓷砖,并将原来破旧的木门和窗户换成了铝合金门窗,才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2008年,县里筹资1300万元准备建一座综合办公大楼,以解决办公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把这笔钱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取暖问题,使全县262所农村中小学校的2.3万名学生告别了煤炉取暖的生活。 5月13日,记者推门走进县委大院一间屋子,只见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摆着6张办公桌,一排铁皮柜后面还放着一张上下铺的床。一些办公室外墙已暴露出一道道裂缝。县委书记宋存汉告诉记者:“我们的办公用房已经被建设部门列为D级危房了,我们会进行加工维护。只要安全,县委会一直在这里办公。” “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在县委大院外面玩,那时候就是灰瓦房。大院虽然简朴,却是最美的,它把我们老百姓装在了心里。”灵寿县56岁的刘平玉说。 “灵寿最好的楼房是校舍” 县委大院虽“寒酸”,建学校却“不差钱”。2013年,灵寿县5个乡镇的初中学生全部搬进了刚建成的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这是一所占地77亩,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的高标准教学楼,能容纳学生3000人。有着6栋漂亮教学楼的花园式校园,在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显得格外醒目。 校长左二军介绍,学校由县里出钱建设,专门用于接收山区孩子,目前已有1000多名山里娃在这里学习。“还有一个宿舍楼今年9月份完工,到时候就能把五个山区乡镇的初中生全部转到这里学习。” 资金向教育事业倾斜,只是灵寿县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民生的一个缩影。“去年,灵寿财政全部支出为11个亿,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达9.6个亿,达到或超过国家的要求。” 灵寿县县长周雪军说。 其实,灵寿县的“家底”并不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灵寿县就被列入了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的帽子一戴就是30余年,至今仍是。“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还有7.6万贫困人口,在这儿办公很正常,这也是艰苦朴素精神的传承。只要老百姓看着舒服,在哪儿办公都一样。”宋存汉说。(本报记者 杨 柳) |
相关阅读:
- [ 05-13]河北灵寿县委平房办公60年书写新时代陋室铭
- [ 05-12]泰宁县委中心组举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学习会
- [ 05-11]兰考11位县委常委相互批评用时超13个小时
- [ 05-07]重庆市开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培中接受组织调查
- [ 05-05]德化县委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