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医改专家:政府解决低价药 应财政兜底赔本经营

2014-05-09 07:25   来源:中央电视台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主持人:

这个话怎么讲?

刘国恩:

这个话怎么讲呢?就是我们有一些药品可能以前定的最高的零售价格已经低过于它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自然的这些厂家就选择离开这个市场。

主持人:

就是别让人赔了。

刘国恩:

对的。

主持人:

所以把这最高价去掉。

刘国恩:

对,那么这些产品其实在市场上并不是非常的多,有,但是很少,可能不到我们所有产品的10%,那么为什么我们发现很多低价药品出局的比例远远超过10%呢?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包括我们各个省在进行二次的政府干预,就是通过超标采购进一步的在国家发改委管控的最高零售价格之下进行进一步的降价。

主持人:

刘教授我打断您一下,刚才我们探讨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是把这个国家的线下的标准取消了,您刚才说是因为实在是有些国家的限价它已经低于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了,所以要调,那为什么还出现了均价的调整,就是说我并不是给你自由定价权,我还是要保证一个西药一天不能超过3块,然后按照这个日均用药,中药不能超过5块,这又是为什么?

刘国恩:

是这样,因为今天上午这个文件说的是发改委关于低价药品价格的管理的一个条例,所以低价我们要确定一个低价的明显的标准,我们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种药品,哪些药品属于今天的政策覆盖的范围那就确定了一个,它的日均的总的费用西药不超过3块,中药不超过5块的这么一个两个杠,那么只要在这个杠以下都属于低价的药品,那么属于低价药品发改委就不再对它实行最高零售价格的限制。

主持人:

那您再给我们解释一下,就是去掉了最高零售价这样一个峰顶,现在又有一个这个标准,就是日均不能超过这个范围,那么有人说这是用市场在调节,但是市场在调节为什么政府还要有一个限价呢?这又怎么理解?

刘国恩:

我们是做了这么一个假定的,就是有些药品它的供需达到的一个自然的价格,可能低过于目前我们零售药品价格的水平,那在这个时候,我们确定了最高零售价格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的零售价格是低过于市场供需形成的自然价格的时候,它可能就对我们的药品的供应就起到了一个负面作用,所以我们零售价格的取消对于低价药品,特别是对于那些低过成本水平的药品才有意义。如果对于那些药品的成本本身就在我们这个最高限价之下的话,实际上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主持人:

刘教授您简单的回答我们,就是国家发改委这样一个政策的调整,更多的是有实际的意义,还是更多的是一种政策的一种像风向标一样的意义,连我这样一个主管价格的这样一个部门都可以放权了,更多的是传达这样一种意思。

刘国恩:

我自己认为他传达的政策或者政治意义,比实际对于一些药品产生回到市场这个作用影响可能更大。

主持人:

好,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国家发改委出台这样一个通知呢,它是希望让消费者来说能够用更低的价钱买到必须的药物,又希望让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的这样的一种规律去获得自己的利润,这是从主观来说这是希望有一个双赢的局面,我们接下来就会去分析这样双赢的局面有没有可能发生?

解说:

南京数千甲亢病人面临断药,江城甲亢救命药缺货半年多,厦门全城买不到抗甲亢药。这是2013年的夏天,一种专门治疗甲亢病的临床药品甲巯咪唑在全国多个城市告急,国产甲巯咪唑的通俗名称为他巴唑,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

南京药店店员:

我们2个月已经没有进到货了。

南京药店店员A:

他巴唑已经断了有大半年了。

解说:

他巴唑是国内临床治疗甲亢的首选药品,早期病人需要不间断的坚持服药几年时间才能治愈,他巴唑因为药效好,副作用小,价格变异,在南京鼓楼医院一瓶才两三元钱,深受患者欢迎。然而从2013年4月开始,这家医院的他巴唑就出现了断货。

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陶祥:

很着急,通过很多途径去寻找这类药物,但是也没办法。

记者:

他们都怎么说呢?

陶祥:

医药公司给我们的答复就是厂家不生产了。

解说:

当时大多数的生产该药品的企业已经停产,即便是还在维持生产的企业也表示一旦有利润更高的新产品投产,主要的生产线就会转移到这些新产品中,因为维持廉价药的生产的确有难度。

在我国从2009年起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基本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他巴唑作为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之一,在各省区市都是由招标定价,这种定价方式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鼓励企业低价竞争。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于明德:

他们是唯低价是取,谁的价格低我就买谁。

记者:

这个并非是企业报的价。

于明德:

是在这个原则的逼迫下企业报的价。

解说:

到了2013年的年底,全国各地甲亢病有求药的呼声越来越紧急,而在当时18家生产此药的企业却有九家已经停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