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愿意把‘遗嘱’网站看作是寄托情感的‘树洞’,可以让人尽情倾诉。”刚走出校园就业的小陶说,她愿意尝试一下。 记者注意到,该网站首页有最新消息称:马航载154名中国人航班MH370失联,根据媒体公布的名单,经过网络遗嘱网反复确认,最终发现一名用户正是马航失联者。 不过,网站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用户身份只能靠他自己填写的信息去确认。而使用者是否和真实身份相符很难确定。 网络遗嘱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愿意尝试这一新事物的市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类“网络遗嘱”和法律意义上的立遗嘱有什么不同呢? 安徽省律协信息网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政告诉记者,继承法对立遗嘱的方式有明确规定,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口头遗嘱,效力最高的是公证遗嘱。网络遗嘱不是法定形式,严格意义上是无效的,而且也没有办法确定它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达。 该网站也有注明,其本身只是一个备份和传递的工具,没有立遗嘱的功能,因此并不存在具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问题。 “‘遗嘱’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人误解,是否可以考虑换个词代替呢?”有市民建议。 存放重要信息能否保证安全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很多人愿意尝试“网络遗嘱”,但他们对信息安全还是存疑的。不少人表示,不会把财产、账户等重要信息存放在内。 “万一遭到黑客攻击怎么办?怎么保证网站人员不监守自盗?”合肥市民王先生说。 关于安全性问题,该网站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站设有多层安全保障,其安全级别是高于银行级别的。“用户寄存的信息都加过密,内部员工是看不到的。即使是有人窃取,看到的也是一堆乱码。”网站客服告诉记者。 “这类网站刚兴起不久,无法完全排除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朱政说,如果信息泄密,除非公安介入,否则很难确定是否是网站责任。而且当事人向一个不清楚的地方说出自己重要、隐蔽的事情,本身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也要承担一定责任。 朱政建议,在大量用户使用的情况下,工商、网管、税务、价格、公安等部门应及时就如何规范“网络遗嘱”进行研讨,防止造成用户损失。 |
相关阅读:
- [ 04-16]厦门1400人上网交代"身后事" 律师称网络遗嘱不靠谱
- [ 11-27]80后忙着立网络遗嘱 专家:30岁立遗嘱并不算早
- [ 06-04]网络遗嘱是否有效?记者调查发现多数人不接受
- [ 05-24]小伙子要办网络遗嘱 但是网络遗嘱不具法律效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