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花生油打非转基因销售 专家:宣传噱头违反消法

2014-04-24 06: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花生油打非转基因销售专家:宣传噱头违反消法

中新网4月24日电 有媒体21日报道,鲁花、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花生油在产品上打上非转基因标识。专家指出,目前就没有转基因的花生,企业这一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攫取不应有的竞争优势,应及时向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对此,鲁花、福临门等回应称,品牌食用花生油都会这样标,并不会误导消费者,自身不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转基因花生尚未问世

非转基因花生油标识充斥市场

据《京华时报》报道,市场上的鲁花、福临门等品牌花生油标识为“非转基因压榨一级花生油”,金龙鱼花生油标有“非转基因压榨一级”字样。中新网健康频道4月22日走访超市时证实了这一报道,并且只看到了汇福花生油没有标识非转基因,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花生是不是有转基因的,只知道非转基因的肯定好些。

“花生就没有转基因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向中新网健康频道表示,商家擅自标注非转基因,实际上就是宣传上的一个噱头,这样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朱毅表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严格的转基因产品来源标识制度。目前我国关于食品转基因标识的法律法规是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颁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两部法律分别规定了“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属于转基因食品或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必须明确标识。”

同时朱毅表示,关于食品转基因标注,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单向标注原则,也即要求标注转基因标识了,其余的自然就是非转基因的了,不需要另行标注。

中新网健康频道走访超市发现,不同于包装桶上赫然入目的“非转基因”标识,大部分转基因大豆油的标识都玩起了躲猫猫,出现在包装的不起眼处,不少产品甚至只以一行与背景色相近的小字印出“本产品为转基因大豆加工制成”。这显然背离了“属于转基因食品或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必须明确标识。”的相关规定。

鲁花:品牌食用花生油都这样标

福临门:生产和标注均符合法规

本就没有非转基因花生,而产品标识却为非转基因,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这一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同时,涉嫌违背诚信原则、构成不公平竞争行为,以及攫取不应有的竞争优势,有损市场公正、公平竞争秩序。

对此,鲁花相关负责人段银琴回应称,这样标识“并不会误导消费者”,对消费者而言可以更加直观选购产品。段银琴还指出,现在市场上的品牌食用花生油都会这样标,也不会引起不正当竞争。

而福临门所属的中粮食品有限公司回应称,福临门非转基因压榨花生油的生产和标注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并响应消费者需求,对原料的真实属性进行了标注。

截至发稿前金龙鱼尚未对中新网健康频道作出回应。

企业如此标注有何意义?朱毅认为这一标注对企业本身而言只是想营造一个卖点。同时,朱毅认为国家认监委对非转基因的产品身份目前还没有一套严格的保证体系和认证标准,企业自身就不应该擅自标识,如果想要标明应通过检验、取样检测等一些隔离控制体系,保证不管生产还是运营当中自身产品拥有某种特定的品质。同时,还要通过可溯源的控制措施来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一套可追溯体系。

专家:实话只说一半等于撒谎

还需更高层次上的法律厘清

“商家产品信息披露必须严格恪守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公平性。”刘俊海对中新网健康频道表示,实话只说一半等于撒谎。

在转基因产品标识问题上,究竟该如何确定是否合法合规?朱毅认为,目前我国法律的级别还比较低,甚至有些地方是矛盾的,应该有更高层次的上位法将转基因食品安全标识管理纳入其中,扫除下游产品标识监管盲区,对似是而非的做法进行明确化区分,最终才能让消费者知之而不拒之,企业也不再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朱毅表示。

刘俊海也认为,商家应该择善而从,加强自律,及时向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中新网健康频道 袁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