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下一步呢,准备吃这个矿泉水,吃到什么时候? 市民:不知道。 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化工厂林立, 油污渗漏由来已久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公认的致癌物,无色,透明,长期大剂量吸入和皮肤接触都会对人体的造血系统产生损害,苯中毒则容易引发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对于兰州这次水污染,当地政府定性为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那么本应该含在石油中的苯怎么会进入自来水中的呢? 4月14号,记者来到了兰州市西固区桃园村贾家堡,自来水出现苯污染的现场就在这里,眼前这条正在开挖的沟渠就是导致水污染的关键节点,沟渠呈东西走向,连接的是兰州市唯一的城市供水企业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的一分厂和二分厂,上面杂乱不堪,居民住房,管线密布,而根据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调查小组发布的初步调查结果,苯污染就出现在这里。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爆炸事件一个是1987年12月8号上午8点50分,有一个叫“205”号罐体发生了物理爆破。当时这个罐体里头有90立方的渣油,那么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有34吨,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回收得完的,那么就应该就渗入到地下去。然后呢,同样是在这个地方,它过去叫原料动力厂,有个叫B-113的泵,它的总出口在2002年4月3号又发生了破裂着火,着火以后,也有渣油泄漏,但是呢,我们初步查阅有关资料的话,当时渣油泄漏的量,没有明确的记载。究竟是多少,不像第一次34吨很明确,另外,当时消防的废水,也一并渗入到地下去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判断,这个主要是从那两次事故中产生的油体长期积淀沉淀的这个地底下。 临近自来水输水沟,地下水含油 顺着郑志强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连接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一分厂和二分厂的这条沟渠,也就是自流沟的南侧,不到二三十米就是一片罐体、管道林立的厂区,工厂门口戒备森严,甚至连记者从马路外向厂区内拍摄都受到阻止,厂区门口名称显示,这里是兰州石化石油化工厂,郑志强介绍说,兰州市的供水公司,也就是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水源主要取自黄河,首先由威利雅集团下属的一水厂进行第一次初步处理后,经过这条沟渠,也就是输水自流沟,输入到二水厂,经过精细化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最后再经过管网送到居民家中,这一次受污染的区域出现在连接一水厂和二水厂之间的北线输水自流沟的中段。这条深埋在地下的自流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初步调查显示,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两次爆炸后,含油的地下水长期腐蚀沟体,致使含苯物质渗入。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通过开挖和实地查看,也更进一步证明,我们4月11号下午的判断,是正确的。有油污渗进来,渗进来以后,因为含油污水里头,它就含有苯的成分。 眼前这条自流沟输送着水务公司所有取自黄河加工过的原水,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城市生命线。而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明确指出,这条自流沟及边侧两侧各宽25米的陆域是一级保护区,为什么这样的一级保护区也自身难保呢,记者在已经开挖的现场观察到,这条自流沟实际只是一条混凝土沟,进入还没开挖的沟内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条混凝土沟在底部、侧面及顶盖部门用类似塑料的材质进行了防护,但在有些区域,防护材料连接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渗漏,里面是一些黑乎乎的水,有的伸缩缝甚至可以放进去一个手指。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说,自流沟总长在三公里左右,建于1955年,按照国家相应规范,使用年限为50年,已经是在超期服役,上世纪就曾发生过渗漏,水务公司后来进行了维修密封,密封时由于距离过长防止热胀冷缩,每隔一段距离都设置了伸缩缝,就是这样的伸缩缝破损导致了污染。而根据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第二十五条,自流沟由取水单位负责建设和管理。也就是说,应该由威立雅水务负责。 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就这种伸缩缝。他们是定期要进行保养和维护的。 记者:多长时间保养一次?事故调查组副组长郑志强:第一次掌握的是1989年,我们现在掌握的再往前倒推,1989年那次根据工程资料的显示。他的有限期或安全期是15年。这个期满以后第二次(维护)是2004年,2004年他们又做了第二次处理,那么这次我们也要进一步调查。 那么这些伸缩缝在遇到含油类污水后,真的会出现渗漏么,现场工作人员经过检测,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专家:这个伸缩缝,我们用的材料就是沥青马蹄脂,做密封。这个东西,实际上是融于油的,所以它碰到油,那它就会互相融解,融解掉以后,浮在地下水上面的这些污染物会顺着缝隙进入到我的这个输水沟里面去。 |
相关阅读:
- [ 04-22]兰州20名市民联名向消协投诉威立雅水务公司
- [ 04-21]兰州水污染预警信号:污染容易 生命不易 且行且珍惜
- [ 04-21]兰州水污染致外资威立雅急踩刹车 曾涉嫌多起违规
- [ 04-20]兰州水污染厂中村限期搬迁 村民夜宿漏棚难舍故土
- [ 04-19]兰州水危机后的人间百态:市民质问为何无人担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