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生,作为北京“幼升小”、“小升初”的一种入学形式,已经使用了整整11年。据统计,每年通过“共建”渠道进入重点中小学的孩子,大概会占到总招生名额的10%左右。 同时,“共建生”享有一项“特权”,他们上某个中小学,不受行政区域、学籍、学生实际居住地、户籍的任何限制。 共建生曾被制度化 2003年3月13日,在北京市教委正式公布的《关于做好2003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出现了“学校可以按报经区县教委批准的名单接收‘共建’单位的职工子弟入学”的表述,共建生得以制度化。 所谓共建,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的方式,与知名学校建立关系,员工子女可直接入读这些学校。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弥补基础教育资源的匮乏,逐渐建立起共建生制度,近年来,共建有愈演愈烈之势。 共建生也分三六九等 近年来,共建生多到了也得分三六九等。一所重点学校的共建单位,多的可达几十家,鱼龙相较,实力不足的共建单位就成为“陪着玩”的角色,而某些拥有强势资源和背景的单位却保持着与四五所重点学校的共建关系。 据业内人士透露,共建分为 “大共建”和“小共建”,所谓的“小共建”,多为强势部门,这些部门的共建学校,对其子弟都是一比一的录取,每年有多少孩子都可以进去,100%录取。 而“大共建”的单位职工,入学的几率就远远小于“小共建”的单位,不但需要考试,还需要“拼爹”。拼爹的筹码是家长与单位工会或者“共建办公室”负责人的关系和自身在单位的地位,“至少也得是个中层干部,而且最好不要遇到同单位职工结婚生子上学的高峰”。 从2010年起共建生开始“收口” 一般而言,参与共建的学校都是北京最好的中小学。学校也从共建单位处获得不少回报,比如提高教师的待遇,借助共建单位的资源搞活动。 以城区一所知名中学为例,该校每年暑假都要举办一次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同时也针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校长提供培训,参与培训人数多达五六百人。该培训所选择的地点,就是由学校一个共建单位免费提供。 “共建单位可以给学校提供很多便利,有些事情不是你有钱就可以解决的,但是有共建单位这层关系,就很容易搞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共建学校提供学位,共建单位提供便利, 从历史上看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招生形态。从2010年起,市教委已三次发文,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对共建生做出规定,明确释放出共建生“收口”的政策信号。 文/本报记者 安苏 制图/王慧 共建生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 本市中小学入学过程中开始出现条子生,这批学生成为共建生的起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 共建生开始走向制度化,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共建单位包括部委机关、央企等。 本世纪初十年 共建生开始泛滥,扩展到外企、地产、中小企业,甚至是学校所在地周边的各种单位,都开始跟学校建立共建关系。 2010年 市教委表示,北京将严控共建生数量,要求区县对各学校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子弟的数量、比例摸底,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并压缩现有共建生规模。 2012年5月 根据市教委颁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共建单位学生入学由区县教委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具体入学方案。 2014年 市教委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政策,表示取消共建生。 个案 一个共建生的升学样本 初二学生晨晨(化名),现就读于海淀区一所优质中学,至今已有三次入学经历。相较于多数家庭在孩子升学时面临的无数“磨难”,晨晨一家却幸运得多。作为一名公检法系统的工作人员,晨晨爸爸单位为晨晨一路的升学“保驾护航”——这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共建”历程。 因为“共建”有机会上了一级一类幼儿园 从晨晨上幼儿园时,晨爸就深谙“共建”升学之道。在晨晨5岁时,晨爸为她办了转学,从一所私立幼儿园转学进单位的共建幼儿园,“当时真是赶巧,上级下了个指示,可以把下级单位的孩子送进机关幼儿园,因为是个一级一类的幼儿园,赶紧为孩子办了转学。”第一次通过共建名额入学的经历,让晨爸倍感欣喜,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晨晨在这所幼儿园上学并不快乐,又为女儿办了转学,转回原来的私立幼儿园。 上共建校要交“共建费” 到了晨晨小学入学时,晨爸也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为孩子如何可以划进好小学而“焦灼”,因为单位同样为他们提供了一所不差的共建小学,只是这一次晨爸的要求更高了。由于晨爸的工作调动,共建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原单位的共建小学我们打7分的话,现单位的共建小学只有5分。”晨爸回忆说,当时两所共建小学的档次不同,共建费也有差别,7分校需要3万块共建费,5分校只需2万。心想多交1万块钱就能让孩子上一所多2分的好学校,晨爸下定决心,和原单位打招呼,交了3万块,把晨晨顺利送进原单位共建小学。 以“共建生”名义参加考试 晨晨面临“小升初”时,这一次单位依旧为晨晨提供了一所优质中学,只是这一次的入学颇有波折。虽然单位与一所优质中学共建,但是按照这所学校的要求,往学校报了共建名额的学生,同样需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海笔”(即点招考试)。据晨爸回忆,当时学校的要求是900名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普通学生考入前100名学校才收,共建生考到前400即可,考到前40还可以免收共建费。但晨晨没能考入前400名。 对于这场小升初“共建”考试,晨晨至今也印象深刻,“当时6点多就在操场集合,900多人参加考试,我好困好困,记得只做了一个科目我就睡着了。”晨晨的考试结果急坏了晨爸,他记得单位里当时有5位面临小升初的孩子,但共建学校不保证全收这些孩子,必须按成绩筛选。“我知道自己考得很差,当时和我爸说,这次要是考不上真的不要给我找人了,就按派位走,派哪儿我就去哪儿上。我不想看爸爸到处求人。”晨晨说。 最终,晨爸还是托单位向学校求情,交了3万元共建费,为晨晨开了共建入学名额。 文/本报记者 林艳 对话 “学校看在我们工作不易的分儿上给了共建名额” 对话人:初二学生晨晨的父亲 回忆起晨晨从小到大的升学经历,晨爸表示“自己确实幸运得多”。他曾仔细比对过各种升学途径,无论是划片、特长生或是条子生,对于成绩一向不是很优异的晨晨而言,都很难升入一所优质学校,但是单位的共建学校为他们提供了最有保障的捷径,而且不分级别高低都可以得到共建名额,“就单凭这一点,平时工作再苦再累也认了。” 北青报:共建这样的升学“福利”,对你们家有多大意义? 晨爸:作为一个家长,虽然不是教育专业人士,但对所有的升学方式都曾认真了解过。对于我们家来说,其他路基本都走不通,划片升入优质校的比例非常低,孩子也没什么特长,成绩不是很好,也不能参与推优,所有渠道我们都没有把握,主要就考虑共建。 北青报:对比身边家长,晨晨一路的升学是不是顺利得多? 晨爸:因为长期在这个系统里,身边同事都是享受共建福利的。我还是很知足,晨晨升中学时当时成绩不够,求学校网开一面,我本来以为学校就是看利益,但是后来发现学校还是看在我们工作不易的情分上,给了共建名额。 北青报:今年取消共建,您怎么看? 晨爸:本来共建就是考虑到当年历史遗留问题,给予各单位这样的福利,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共建也很正常。有共建我们感恩,没有我们也应摆好心态。文/本报记者 林艳 |
相关阅读:
- [ 12-12]缅甸一中学举办升学考试颁奖会 华裔学生获佳绩
- [ 04-19]教育部:完善进城务工者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政策
- [ 02-18]莆田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方案
- [ 12-31]陕西公布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 居住证成"硬指标"
- [ 12-30]北京公布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 实行4项过渡措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