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4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夏军)工作在乡镇,居住在城里,工作长期迟到早退,一到夜晚乡镇政府便成空楼;县领导长期“滞留”在城里,工作遥控指挥,长期难觅踪迹。在基层,此类领导干部“走读”现象颇受质疑。近日,广西、四川和安徽等部分地区,采取措施整治“走读干部”,引发网民热议。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干部“走读”现象严重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当前需谨防“干部走读”风气再抬头。 “难觅县长踪迹,只能抱着文件袋送至省城审批” 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新举措,要求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每周在工作地至少住夜4天;此外,四川绵阳对部分乡镇“走读”干部通报批评;安徽省肥东县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原则上一律“住乡”。 我国西部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纪检干部告诉记者,当前领导干部“走读”现象在一些地方很普遍。网民戏称:“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 这名纪检干部说,当地全县共有13个乡镇,其中一个较偏远乡镇距离县城大约70多公里,开车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由于家人在县城,该乡的领导住在县城,他们开着公车上下班。一到晚上,整个乡政府一片漆黑,群众很难找到乡领导。 一天晚上,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回到县城,森林发生大火,村民报警后来找乡领导,却找不到人,县领导想了解火灾情况,打电话才知道乡长在县城。尽管最终火灾被扑灭,但这一事件在当地造成很恶劣影响。 除乡镇干部外,县级领导干部“走读”现象同样存在。 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县委书记讲述,他们县城距离省会城市市区只有90多公里,大约1个半小时车程,前任县长家住省城,于是很少在县城出现,最短时一周只有2天时间在县城,深入基层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这位县长以“跑项目”“争取资金”等各种借口留在省城,县里的工作人员只能提着文件袋送至省城给县长审批。 这位县委书记说,前任县长一次在省城开完会后,需要向其他干部传达会议精神,由于当时已星期四,不愿意离开省城的他,竟通知县里有关干部赶至省城开会,这在当地造成极不好的影响,一些副职县领导甚至效仿通知县直部门领导赶赴省会城市开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法规室主任黄朝阳说,一些干部“走读”专车接送,增加财政负担,干部“走读”现象还拉大了干群距离,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道而驰,是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的具体体现。 多重因素成干部“走读风”新“土壤”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干部“走读”现象主要出现在县和乡镇两级领导干部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干部“走读”现象有了新“土壤”。 “基础设施改善,为干部‘走读’现象抬头创造条件。”西部某县的一乡镇的党委书记说,西部地区山路多,以往基础设施条件差,下村没有三五天回不来,周一带着粮食步行或骑着单车走村串户,晚上在农民家居住,直到周四或周五才能回到家中。如今基础设施改善后,偏远的乡镇到县里大多不超过2个小时,一般乡镇半个小时内便可到县城,从县城到中心城市更是方便。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罗国安认为,除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外,年青一代公务员大多不愿扎根基层也是干部“走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选调生、公务员队伍大多是学历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曾在高校所在地的城市生活,不少人向往城市生活,他们不安心长期扎根基层,而是将基层当作跳板,因此他们往往成为“走读”的主力军。 此外,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如今不少县级干部都是厅局交流而来,他们家原本就在城市里,一些县领导经常不在县里,热衷于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基层则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刹住干部“走读”风须建制度保障 今年3月,广西专门出台举措,要求县级领导干部变“走读”为“住读”。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副书记蒋克昌说,实施新举措前,广西纪检部门曾对县、乡两级干部以及群众进行广泛调研,基层干部群众对此都较为欢迎,认为这一举措切中了要害。 蒋克昌说,谨防整治干部“走读”风气再抬头应成为当前“反四风”、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加大力度整治这一现象。 黄朝阳说,防止干部“走读”现象重新抬头,可将整治措施细化。当前广西出台专门制度,对县、乡两级干部迟到早退、“遥控指挥”、作风漂浮、不深入基层等问题,明确认定条件,出台惩处措施,形成了明文规章制度,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从而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除应明确惩处措施外,各地还可在干部任用和提拔上,向作风优良、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倾斜,并从人事制度改革上着手,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地方干部深入群众。 广西上林县委书记韦志鹏认为,要防止干部“走读”,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干部“住读”,此前,上林县不少乡镇没有食堂,缺少周转房,生活设施和条件较差,很难满足乡镇党员干部留守需求,如今,上林县在各乡镇建食堂,改善乡镇工作人员生活条件,满足其扎根基层的日常生活需求,这一举措较大程度调动了干部“住读”的积极性。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公务员只是一门职业,他们也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不能过分要求而增加基层党员干部负担和压力,因此对整治干部“走读”现象,政策制定应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
相关阅读:
- [ 05-02]漳平:变“走读式”为“吃住训一体式”
- [ 08-30]走读生为省7元步行3小时 大学毕业回村当赤脚医生
- [ 05-13]武汉远城区出台规定严禁领导干部“走读”
- [ 05-04]走读海西 感受跨越发展
- [ 06-24]厦大在漳招收50名走读生
- [ 06-13]厦门大学面向漳州招收走读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