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外汇储备将破4万亿美元 节节升高成烫手山芋

2014-04-16 06:48  罗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分享到:

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已近4万亿美元。据央行最新数据,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外储总量的1/3。专家预计,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如果中外利差不变,套利资本动力不减,2014年外储规模将继续上升。无论乐观还是保守估计,外储规模年内超过4万亿美元已无悬念。

增幅接连创新高

受美国退出QE、大量国际资本外逃的影响,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正身陷为抵御外部冲击而外储消耗过快、余额不足的窘境。中国却与之相反,外汇储备节节高升。

截至201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截至2014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较2013年末又增长了1300亿美元。

对于外储升高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2013年四季度,外需开始逐渐回暖,货物贸易出口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进口增速趋于平稳,使得进出口顺差持续高企。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和本外币正利差下,跨境资本加速流入,助推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阻挡了一部分套利资金流入,但外汇储备增长的大势并未改变。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遥遥领先,人民币资产还是有吸引力,中国仍然面临资本流入的压力。同时,国内实际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刺激着外部套利资金流入。这都是外储增加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说。

今年还将小幅增长

虽然今年一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民币出现贬值,但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二季度有望回升。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外储规模将继续上升,但增幅有可能低于2013年。截至目前,外储规模已近4万亿美元,所以不管乐观还是保守估计,2014年的外储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已无悬念。

“今年外储规模取决于内外部情况”,曾刚分析,从外部看,如果美元利率上行,中美利差减少,我国外储增长可能减少;若利差依然维持现状,套利资金动力强,外储规模则不会减少。从内部看,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明显,会遏制套利资金,外储减少;如果人民币升值,则外储仍将大幅增长。

“从目前美国退出QE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看,国际套利资金动力有可能减弱,今年外汇储备增长会放缓。”曾刚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将比2013年小幅增加。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预测,2014年底中国外储规模将冲击4.4万亿美元。

建议增持黄金储备

手握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在世界上做很多事时能挺直腰板。比如,在面对国际清偿和金融风险时,应对能力较强;企业“走出去”时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也较为稳定。

然而,过多外储也是手中的烫山芋。专家指出,外储增加多,央行就要投入更多的基础货币从商业银行买更多外汇。过多投放货币,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也成为流动性过剩的诱因之一。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在经历了20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盈余后,中国外汇储备将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继续增加的每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成本都远远高于潜在收益。在这样的条件下,继续积累外汇储备毫无疑问不利于生产。

从外储构成看,美元和欧元资产占比大。美元长期贬值,而已造成我国外储中大量美元资产缩水。从投资看,目前美国国债是外储重要投资对象。美国政府通过开动印钞机稀释巨额债务的做法,等于将部分债务负担让中国承担了。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黄金是对冲美元贬值风险的最佳工具,建议在结构上尽快增持黄金在外储中的比重;投资上,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规模上,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提出缩减当前外储规模:用外汇进口国内需要的资源类产品以及消费品。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巨额外储问题?曾刚认为,一是要改革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二是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谢太峰建议,改变结售汇制度,藏汇于民。同时,改变以出口和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依然依靠投资和出口,外储增加的势头不会改变。记者罗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