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拯救了1268条生命的“行贿者”
2014-04-14 22:49 沈晨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黄晓夏 |
分享到:
|
中新社布鲁塞尔4月14日电 题:拯救了1268条生命的“行贿者”——专访“卢旺达辛德勒”保罗·鲁塞萨巴吉纳 中新社记者 沈晨 “千万不要叫我英雄,更不要用非凡、伟大的字眼来形容我。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卢旺达饭店》主人公原型、被外界誉为“卢旺达辛德勒”的保罗·鲁塞萨巴吉纳说,他不希望把自己与英雄扯上太多关联。 2014年4月14日上午,保罗在其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家中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一周之前,卢旺达种族大屠杀20周年纪念活动在基加利拉开帷幕。而正是20年前的那场“惨案”彻底改变了保罗的人生轨迹。 “应该说,我从小了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这些都为我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罗的回忆从童年开始。 保罗介绍说,他的大家庭如其他卢旺达中南部的家庭一样,都是“混合性”的,家里既有胡图族,也有图西族。 “因为我的父亲是胡图族人,所以我也就成了胡图族人。”保罗说。 胡图族人保罗成年之后娶了图西族人塔蒂亚娜。会说英语、法语、斯瓦西里语及卢旺达语的保罗年轻时游学肯尼亚及欧洲大陆。1994年时,40岁的保罗已担任基加利国宾酒店总经理。 “当年,我的薪水可不低。我有车、有房、有花园,在卢旺达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保罗说。 但是保罗对其美好过去的回忆定格在了1994年4月7日。前一天,时任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在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机上人员悉数遇难。4月7日,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展开血腥报复。持续三个多月的屠杀导致80万至100万人丧生,多数为图西族人。 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保罗“度日如年”,每一天他都得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杀红了眼的胡图族军人、民兵,用钱、用酒、用“谎言”周旋其中,确保1268条性命安好如初。 外界有评论指出,保罗用不光彩的行贿手段,收买了各种举起屠刀的人,来保全饭店内1268条性命。他的酒店成为这个血腥世界中的“和平饭店”,他也成了最光荣的“行贿者”。 对于最光荣的“行贿者”、“卢旺达辛德勒”这样的称号,保罗不置可否。他说:“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外面在烧杀抢掠之时,住在我们酒店里的一千多人完好无损,我感到很幸运。” 如今定居在布鲁塞尔的保罗成立了“卢旺达饭店基金会”,主要目的就是要资助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惨案遇难者家庭的妇女和儿童,使他们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和医疗。 保罗收养了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妻兄的两个女儿,并把她们抚养成人。“如今,她们都在美国生活,并有了稳定的工作。”保罗说。 在异国他乡生活了18年的保罗依旧牵挂着故土。在过去18年的漂泊生涯中,保罗只回去过卢旺达两次。 第一次是在2003年2月,保罗随《卢旺达饭店》摄制组在卢旺达待了15天,录了15本资料片。 “15天的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当年的邻居、朋友、同事。我们要确保拍摄的影片是完全真实的。”保罗回忆说。 第二次是在2004年7月,《卢旺达饭店》上映前,保罗带着家人回到了卢旺达。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认识自己的祖国。”保罗说。 从那之后的10年,保罗再也没有踏上自己的祖国——卢旺达。他甚至被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认为是“制造出来的英雄”。 “我知道,《卢旺达饭店》一上映,那些不喜欢我的人就会跳出来指责我。所以,我就赶紧在电影上映前带着孩子们回家看看。事实果然被我言中。”保罗说。 保罗回忆说,在大屠杀发生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度感到杀机四伏。这也是他最终决定离开卢旺达移居比利时的原因之一。 “我希望10年之后,能够重返故里。”保罗说。 在保罗看来,走遍天南海北,哪里都不如自己的故乡。 “还是自己的故乡最好!我盼着重返故乡的那一天。”保罗信心十足地说。(完) |
相关阅读:
- [ 04-10]高清组图: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 [ 04-07]外媒:卢旺达总统指法参与种族大屠杀
- [ 03-05]调查:日本女议员数全球排名继续下滑 跌至127位
- [ 01-10]南非证实卢旺达前对外情报局长遭暗杀 将全力破案
- [ 01-06]卢旺达举行纪念部族大屠杀20周年系列活动
- [ 11-08]美国劝卢旺达切断与刚果(金)反叛武装联系
- [ 07-17]叙利亚动荡局势引难民危机 继卢旺达以来最严重
- [ 05-15]卢旺达楼房倒塌致6人死30余人伤 搜救行动停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