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国侨办四名副主任谈侨务:公共外交以侨为桥

2014-04-12 06: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分享到:

何亚非:

公共外交以侨为桥

侨务公共外交是指通过侨务渠道开展的公共外交,是以华侨华人为依托的公共外交形式,出发点是“以华侨华人为本”,立足点是“为侨服务”。《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将侨务公共外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侨务工作八项主要任务之一提出来,确立了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

遍布世界各地约6000万华侨华人,他们兼通中外文化,具备融通中外的天然优势。华侨华人对中国及中华文化自然的亲近感,使之成为我国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最自觉、最热心、最积极的群体。他们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选取易于被居住国民众所接受的内容,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以“当事人”的角色开展公共外交。这使他们所传播的信息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积极宣传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有利于华侨华人和中国实现“双赢”。华侨华人素来重视血浓于水,具有展示祖(籍)国和乡土正面形象的情结,而祖(籍)国发展壮大又为华侨华人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引导住在国人民和政府认识、了解中国,支持中国的对外友好政策,帮助中国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中国和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引导侨胞参与侨务公共外交,一方面,应该积极倾听华侨华人的意见,理解其心理,换取其支持;另一方面,应从华侨华人自身的利益出发,通过广泛、细致、耐心的联谊和引导工作,通过积极的侨务政策,使海外侨胞了解、认同我们的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激发其参与其中的主观意愿。

侨务公共外交就是要通过与侨胞的通力合作,用中华文化元素去吸引和影响住在国主流社会。要注重在侨务文化交流、对外宣传、中华文化传承等领域,融入公共外交的理念和实践,推进侨务公共外交的系统性、规范性建设。支持和引导重要侨团、知名华人、智库专家开展公共外交,客观、真实地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道路。鼓励海外华文媒体整合力量,创办双语报刊、网站、电视,建立全媒体传播能力,扩大对主流社会的影响。实施精品文化战略,做强做精“文化中国”品牌。支持海外侨胞开展人文交流,主动参与侨胞住在国文化交流活动,将“四海同春”、“名家讲坛”、“中华医学”、“中华美食”等特色文化推向主流社会,展示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和谐侨社建设,引导侨胞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品德,遵守住在国法律,尊重当地习俗,融入主流社会,树立“守法诚信、举止文明、关爱社会、团结和谐”的族群形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侨胞与祖(籍)国联系更加紧密,开展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意愿强烈,保持民族和文化特性更加自觉。遍布世界的2万多所华文学校、2万多个华人社团、数百家华文媒体以及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丰富各国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海外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基础最牢、覆盖最广、效果最好的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发挥海外侨胞和上述平台的作用,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侨务公共外交要充分考虑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话语体系、传播方式,全方位阐述中国的发展,阐释中国的政策、道路和理念,讲述让对方听得进去、听得明白的中国故事。在这方面,海外侨胞创办的海外华文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紧紧抓住这支重要力量,国务院侨办坚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二是开展海外华文媒体从业人员的研修工作。始于2006年的“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现已举办10期,累计培训400余人次。三是结合国家的重点项目和国务院侨办的重大活动,邀请华文媒体回国举办“文化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地方行”、“行走中国”等新闻采访活动。自2005年以来,共邀请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华文媒体(重复计算)的1160多名记者、编辑来华参观采访,促进了海外社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后,国侨办将继续做好华文媒体工作,向海外侨胞和主流社会介绍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