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遵义4月6日电 题:前外交官朱敏才的桑梓情
记者杨茜杨光振
4月6日,春日暖暖的阳光下,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的保安正在晒太阳,教学楼一楼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房里,住着两位老人,他们是在这里支教的朱敏才和孙丽娜老师。
老人们正在用电脑看视频,视频里的的人站在讲台上讲课,满头黑发,仔细一看,和坐在电脑前头发花白的朱老师是同一个人,夫妇两人在贵州义务支教已有10个年头。
划过半球的轨迹在贵州停下
清明节前,记者首次来到位于村道旁的龙坪镇中心小学。“Goodafternoon,Whereareyoufrom?”六年级的男生李毅主动用英文与记者打招呼,他的英文老师在记者身旁露出赞许的笑容。
龙坪镇中心小学共249人,其中20%是留守儿童,近两年修整过的二层教学楼,是孩子们最新的学校,操场上有乒乓球台。
朱敏才看着男孩背影说:“三年前,他和这里的大多数孩子都很害羞、不愿意跟陌生人说话,除了上课时念课本,他们全是‘哑巴英语’。”
今年72岁的朱老一直用标准普通话跟记者交流。得知朱敏才是贵州黄平人,在贵阳长大,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系。记者用方言问了几句老人在贵州的生活,朱老用贵阳话说:“现在滴滴个(一丁点)辣椒都不吃,因为孙老师吃不了。”
朱敏才前半生工作的轨迹划过了小半个地球。他曾在外经贸部(商务部)工作近40年,在加拿大、坦桑尼亚、利比里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工作了17年,2002年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的岗位上退休,妻子孙丽娜是中国第一批小学英语老师。
“我们想要打开山区孩子看世界的‘窗口’”朱老师说。
2005年孙老师一句“我们支教去吧”,两位收拾简单的行李就赶赴贵州,如今加起来130多岁的两位老人在贵州一待,已有10个年头。
到今年7月,老两口在贵州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支教也有整整四个年头。“到贵州是因为2005年,看到一则新闻里讲贵州山区老师的艰辛,在老伴的提议下我们就来了,当时只想到山区支教,让孩子们有老师、有学可上。”朱敏才说:“现在,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要提高孩子们的素质,让他们学会倾听与沟通,学会交流。希望有一天他们走出去时,可以抬起头,带着自信展示自己。”10个年头的支教生涯,夫妻俩见证着山区的孩子从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到今天做在窗明几亮的环境里读书学习。
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记者在朱敏才的六年级课堂内听讲。在他的课堂上,没有看到照着书本的朗诵,而是分小组的英文简单交流,并进行必要的社交礼仪培训。
课间,李毅再次主动与记者聊起天,还认真地把自己名字写在记者的本子上,从家庭到自己的情况,他用较为流利的用英语介绍着,并不时问着记者一些问题。
李毅告诉记者说:“以前我不太敢跟陌生人说话,朱老师给我们画了一个图,教会我们怎么向人提问。我刚才是按照朱老师教的向你提问。我最喜欢的英文歌是贾斯汀·比伯的《BABY》。如果现在有外国人来了,我也要给自己加油,和外国人说几句。”
记者在朱敏才所教授的六年级班级里,看到同学们手里拿着一张他绘制的“六何图”,六何分别指出是何人、何时、何地、何物、何如、何故。
“您将记者在大学里学习的‘5W1H’新闻要素教给了贵州乡镇六年级的学生。”记者向朱敏才表达这个想法。朱敏才说:“是的,这是国际通行的六个元素。用这六个元素引导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向,也是孩子好奇心的源头。从六个元素出发,帮助他们打开与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在贵州十个年头的支教生活,朱敏才和夫人孙丽娜已经逐步将自己支教重点从一开始的让孩子们有老师上课,到努力提升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倾听、交流的能力。
在贵州的版图上划个半圆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两人自2005年,通过媒体帮助和自己寻找,辗转贵州省黔西南州、贵阳、遵义支教,望谟二小、尖山苗寨小学、世华小学、裕民小学和龙坪镇中心小学这些鲜为人知的学校名称,因为朱敏华而让更多的人知晓。
条件最艰苦的是尖山苗寨小学,这个位于贵州兴义市马岭镇大蚌村群山之中的学校,是苗寨每户人家自己背石头建成,每次从学校到集镇补充物资,都要步行4小时左右。
尖山小学除了朱敏才夫妇只有一个老师,因为他们夫妻的到来,学校在语文、数学、英文课程基础上,还给这些苗族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等课程,夫妇两人分工协作,孙丽娜通过媒体为学校募捐物质、与其他学校建立联系,开展活动,喜欢摄影的朱敏才还担任起为寨子里的乡亲和学校摄影的任务。深处山区的学校,对外交流很少,当地的孩子大多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朱敏才夫妇通过上课、游戏、对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开朗、自信。
尖山小学的孩子们学会了讲卫生、懂礼貌,学会唱汉语歌、跳舞,甚至深度地了解“世界”的含义。在尖山一年,通过家访、闲暇时的活动,朱敏才几乎给全寨83户400多人都留过影。
朱敏才录制的尖山小学视频里,孩子们面对镜头从最初的躲避、低头变成面对镜头嬉笑打闹,主动挥手说“Hi”、做鬼脸。那情形,让记者心头一热。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至今保留着在支教学校里的每一张排课表和部分学生的作业本,并记录着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朱敏才还将支教生活做成视频和PPT,成为自己长久的记忆。
在孙丽娜保存的作业本里,曾支教的尖山苗寨小学,连寨子都很少走出的苗族女孩李兴艳,用日记记录了与两位老师的伙伴墨西哥吉娃娃的趣事,她在其中一篇日记还提到:我不但想要当班长,还想要上大学。
十个年头支教经历,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远离儿女、深受病痛折磨,厚厚的病历和检查化验单摞在一起近15厘米高。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向记者展示收藏的学生作业本,带着眼镜她几乎把作业本贴脸上才看清。她已停止上课,照顾朱敏才的生活,并想方设法为学校增添物资;朱敏才也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两人的课时从支教最初的一周32节课降至4节英语课。孙丽娜说:“支教这几年,我定时回北京开药,顺便也带生活用品过来,已经拉坏了5个便携手拉车了。”
“支教生活有苦有累有快乐,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当初我的一句提议成为他现在不愿意离开的理由,只要他每天能爬起来,我们就会教下去。”孙丽娜说:“我最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那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信念。”(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