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价值观的总宣示——习近平访欧的时代启示与历史坐标
2014-04-04 2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李艳 |
分享到:
|
2014年春天,欧罗巴大地,风自东方来。 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开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的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90多场活动。透过丰富多彩的外交活动,如春风化雨般,现代中国的国家价值观传遍欧洲。 对欧洲来说,中国曾经是“老大帝国”。但不知不觉间,中国已华丽转身,驶上崛起的快车道。众所周知,传统西方曾习惯戴“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显然这种观念已严重脱离实际。 刚走出欧债危机恶梦的欧洲诸国,想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又害怕中国强大后带来威胁,内心少不了纠结。 在荷兰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发表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这是中国首次公开“核安全观”,也是世界各国中第一个提出“核安全观”。 在德国,习近平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展开话题,指出这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习近平的这番讲话,是对曾经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 面对乌克兰问题、中国国防预算、南海问题等欧洲民众关注的“敏感”话题,习近平无不有问必答,在世界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更在事关中国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表明中国立场,亮出中国底线: ——乌克兰问题,“对于一切有助于局势缓和政治解决的方案,中国持开放的态度”; ——国防建设领域,“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南海问题,“我们不惹事、不怕事,有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事情,当然要坚决捍卫”。 打消疑虑、破除戒心,才能形成“和而不同”的共识,拓展彼此合作的空间,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也才能分享彼此发展尤其是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 同为世界不容忽视的力量,中欧双方尤其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习近平说:“尊重双方改革道路,借鉴双方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 在此背景下,不仅“德国质量”同“中国速度”对接有着美好前景,中荷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法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中德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
相关阅读:
- [ 04-04]专家分析“七大军区司令员齐发声贯彻习近平指示”
- [ 04-04]习近平会见苏丹国民议会议长法提赫
- [ 04-04]习近平访欧签百余项协议 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 [ 04-04]专家分析“七大军区司令员齐发声贯彻习近平指示”
- [ 04-03]习近平会见苏丹国民议会议长法提赫
- [ 04-03]一桥飞架中欧——记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
- [ 04-03]省委常委(扩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兰考重要讲话精神
- [ 04-03]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十一天图片全记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