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要闻 > 正文

美俄NGO缠斗克里米亚20年

2014-04-01 07:52:51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蓝晓梅 邱淑群  
分享到:

【环球时报赴克里米亚特派记者邱永峥】克里米亚这个面积约25500平方公里的战略要地一次公投后就从乌克兰分离出去;在当地的5万全副武装的乌克兰陆海空三军官兵被轻松解除武装;180余处军事设施不费一枪一弹就易了旗帜……克里米亚局势的惊天逆转固然与当地历史文化、俄罗斯擅长捕捉战略时机以及美欧反应不及时有关,但俄罗斯的“轻松得手”也得益于20年间与西方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境内,特别是战略要地克里米亚半岛的软实力缠斗密不可分。《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其他地区采访期间发现,俄罗斯与西方多年来竞相通过非政府组织(NGO)在当地渗透,目前各自的分支机构遍布克里米亚所有城镇。俄罗斯这次战略得手相当大原因归于通过非政府组织在当地扎下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坚实民意根基。

俄美非政府组织遍布克里米亚

“我们的机构正在摩尔多瓦增设代表处,近期还打算向波罗的海三国发展!”克里米亚俄罗斯文化中心代表韦尔次比卡娅·尤莉娅很兴奋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罗斯文化中心即将迎来迅速成长的黄金时期。”

“规模不大,影响力不小”,这是克里米亚中国协会经理吴成克对俄罗斯文化中心的整体评价。尤莉娅向本报记者透露,克里米亚俄罗斯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人员只有3人,但举办的重大活动却不少,而且邀请的大多是较知名的学者、专家以及政府官员。比如最近一次活动是3月17日举办的,邀请的是莫斯科著名政治学者谢尔金娜,讲的是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的文化渊源与历史传承。此外,这个机构自三年前在克里米亚迅速发展,现在除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的总部外,在克里米亚重点城市如塞瓦斯托波尔、刻赤、费奥多西亚、雅尔塔均设有办公室。尤莉娅毫不掩饰地说:“有美国与欧洲民间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地方,一定会见到俄罗斯文化代表处工作人员的身影。”

尤莉娅反复强调,俄罗斯文化中心是“纯粹的社会团体”。该团体起源于苏联时代,是当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们自发成立的。苏联解体后,尽管《共青团真理报》运营不佳,财力也大为下降,可俄罗斯文化中心在独联体的影响力却不降反升。尤莉娅坦言:“我们机构的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对于克里米亚俄罗斯文化中心的宗旨,尤莉娅解释说,促成克里米亚新闻界从业人员与俄罗斯同行之间的交流,提升克里米亚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加强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是这个机构的根本目的。

尤莉娅承认,俄罗斯文化中心的经费来源与开支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我们的经费有各种来源,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如俄罗斯铁路公司、东正教教会,还有的是俄罗斯专家学者自费来我们这里讲课,而经费支出主要包括租房费用,工作电脑与网络租用,还有就是学生培训食宿费用。”

美国与欧盟共同运营的克里米亚“新闻报刊中心”总部设在辛菲罗波尔市中心工会大厦的四层。克里米亚中国协会主席波塔平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它的触角伸到克里米亚半岛的每一个角落,在克里米亚每一个城镇都有这个机构加地名后缀的分支机构,比如‘新闻报刊中心-雅尔塔’、‘新闻报刊中心-塞瓦斯托波尔’等等。而且,这个机构跟克里米亚政府官员和民众的关系极好,给外人的印象是,没有它不知道的新闻,没有它不认识的人,没有它做不成的事。”

“新闻报刊中心”主任维拉·索波列娃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并不掩饰组织的资金来源:“我们这个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由美国国际开发署出资在乌克兰建了名为IREX-PROmedia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在前苏联国家培养新闻记者和社会活动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项目在基辅和克里米亚分别注册了两个活动中心,基辅中心负责乌克兰首都及东北部地区的活动;辛菲罗波尔中心负责乌克兰东南部,特别是克里米亚半岛的活动。到了2002年,这个项目的其他机构均停止运作,但克里米亚的中心不减反增,并且正式注册为社会活动团体,现在设有一个新闻调查中心,专职人员6名;负责电视节目的部门一个,有专职人员5人;还有会计和机构事务部门一个。总计有15名全职工作人员。”

“新闻报刊中心”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但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因此,这个机构现在也在“开源”。索波列娃透露:“我们与乌克兰所有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站都有合作关系,制作有分量的新闻内容,然后换回一定的报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