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你愿意搬离北京吗?专家认为京津冀“双核”效应阻碍人口疏解

2014-03-28 19:2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蓝晓梅  
分享到:

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底东娜

河北省26日和27日接连出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给日渐升温的京津冀一体化话题又增添了不少热度。

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环境超载严重,交通拥堵顽疾难除……北京人口规模如何控制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老百姓都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能够带动北京人口疏解吗?如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增强中小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吸纳力,缩小城市差距呢?28日,新华网记者采访了这一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希望为这一问题找到答案。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每天上下班来回快4个小时,早上天没亮就得起,晚上回家就剩下睡觉了,连话都不想说,每天一出门面对的就是拥堵的交通。”家住北京大兴,在北四环上班的于鹿说起每天的漫漫上班路就一脸疲惫。在她想来,如果保定也有差不多的就业机会,倒是愿意“拖家带口”回保定,房价还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课题组指出,目前北京人口规模相对于城市现有资源环境已经严重超载。而这种人口激增的趋势仍在继续,只要北京首都优势、发展机会多、社会福利高等优势继续存在,大量人口就会从全国或世界向北京涌来,如果对人口不加以有效的疏解和控制,终将导致北京整座城市不堪重负,陷于瘫痪。显然,依靠简单的户籍管控等行政手段已无法阻止、也不应阻止外省市人口对北京优良资源的追求。两难之下,北京人口疏解迫在眉睫。

“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并从京津冀区域更大的范围内,去探索北京人口的有机疏解和控制,将北京人口控制的‘两难’,变成人口疏解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双利’,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课题组认为。

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指出,河北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兴中心城市多点支撑作用。

课题组认为,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教育、医疗、旅游、会展资源和各类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可以选择把北京的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如一些满足全国市场需求的科技、教育、医疗、会展等功能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疏解到有承接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在疏解产业和城市功能的过程中带动人口的疏解。

你愿意搬离北京吗?

从交通、生活成本、居住成本来讲,保定去生活确实比北京舒服得多,但问题又来了:于鹿的孩子马上上幼儿园了,现阶段正在接受各种“早教”。这位年轻的妈妈担心的是,如果到了保定,教育医疗水平能和北京比吗?“现在可能差别还不大,但上了小学呢?高中呢?那差别就大了去了。”想到这,于鹿又开始迟疑了。

京津冀区域内中小城市实力不强,吸纳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太弱,影响了北京人口向周边疏解。课题组认为,京津冀城镇体系格局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从京津冀城市人口的分布来看,京津2个超大城市聚集了60.82%的常住人口,而24个小城市只吸纳了常住人口的1.49%,反映了众多小城市实力不强,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太弱。京津“双核”极化效应明显,区域内不平衡性仍在加剧。这种城市“大的过大,小的过小”的不合理格局,导致中小城市难以借助承接中心城市产业和人口实现快速发展,也造成了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难以通过产业和人口的疏解来解决“大城市病”。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区域内产业落差大,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大,难以顺利实现功能对接。大都市周边的新城建设因城市功能不健全,配套不完善,对中心城区人口疏解的作用不明显。

近年来,从北京新城建设的成效来看,新城在疏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及功能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分析原因与其城市功能不健全,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影响了它们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因此,探索如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增强中小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吸纳力,进一步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是促进北京人口疏解的重要途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