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亮,瞭望更在进行海上瞭望。摄影:代宗锋
原标题:记者亲历千岛湖舰夜间搜寻马航失联客机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代宗锋、赵阳、虞起正):3月28日凌晨1点,海军千岛湖舰正在南印度洋上搜索海区进行紧张的夜间搜索,这也是千岛湖舰抵达任务海区后,进行的第二次夜间搜索。尽管风雨交加,海面漆黑一片,但官兵依然警惕地搜索着海面上每一个可疑目标。
舷窗外,刺骨的寒风,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正在左舷瞭望平台值更的陈长来厚厚防寒服外穿一件写有中国海军字样桔黄色的救生衣,腰间绑着安全绳,双手戴着皮手套,紧紧握着微光夜视仪,渴望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借助前桅灯微弱的灯光,记者分明看到了陈长来脸上满是雨水。“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和海况条件下,必须集中精力,稍有分神,就有可能错失海上可疑目标”,陈长来说。
“微光夜视仪需要借助外界微弱的光亮,才能在夜间看清海上目标。今夜没有星光,只有借助前后桅灯和航行灯的亮光,才能发挥夜视功能。
涂舰长说,这样的观察瞭望点全舰共设有6处,每个点由2名舰员同时担负对海上目标的观察与搜索任务,确保对海面的监测24小时不间断、无死角。
在漆黑的驾驶室,借助仪器发出的一丝微弱亮光,记者看到,横向摇摆仪的指针指向25度。
风浪猛烈地撞击船艏,豌豆大的水珠被狂风吹上指挥台。从雨刷器不断分开又复合的水幕向外望去,千岛湖舰在波峰浪谷间沿着预定搜索线路坚定前行。涂舰长告诉记者,当时风力已达9级,浪高近4米,室外温度仅有6度。
在导航雷达战位,雷达班班长吴志国用安全绳将自己固定在雷达显示屏旁边的仪器上,正笔挺站在雷达显示屏前,眼睛紧盯着屏幕,雷达屏幕的微光,照出了他专注的神情。吴志国手指不时调试着按钮,不时比对着每一个波段的图像。
这个风浪中站立的动作,吴志国已经整整很长时间。记者在距离雷达屏幕的不远处,看到一张座椅,但是吴志国一直没有坐下去。“坐下去人容易放松下来,精神不容易集中。”吴志国说,“越是风浪大的时候,越要精神,一时疏忽,一个小目标就可能从眼皮底下“溜走”。
担任舰艇航行值更的副舰长万林告诉记者,自启航至今,他已经度过了16个这样的夜晚,因夜间舰艇航行对导航雷达兵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作为班长,他主动要求值凌晨的班,特别是进入搜索海区后,他更是冲在第一线。
穿行于内舱通道,行走十分艰难,但许多房间内依旧灯火通明。打捞分队住舱内,队长洪松正带着队员们对上次的实际打捞过程进行再次回顾总结,并结合白天进行的针对性训练,修改完善打捞方案预案,研究确定用于打捞海面漂浮物的三爪钩抛、投、丢、扔等角度和力度。“新的打捞方案将尽量缩短海面疑似漂浮物的打捞时间,使打捞过程更加快捷。”洪松满脸自信地说。
记者了解到,26日下午,千岛湖舰右舷瞭望更发现距离400米处黄褐色管状疑似漂浮,洪松带领打捞队员们迅速准备好器材,投入打捞行动,他们利用三爪钩、撇缆等打捞装具,克服漂浮物漂流速度快、舰艇摇摆幅度大等困难,利用分阶段进行抛钩打捞的方式,不到二十分钟,就将疑似漂浮物打捞出水,经判别确定是一种长1.1米,宽9厘米藻类植物。
在千岛湖舰会议室内,编队海上任务指挥所正在研究下步的搜索方案。“雪龙号”和“中海韶华”加入我海军海上搜救舰艇编队后,对如何确保整个搜救行动高效、准确、不留死角,他们正在积极探讨。
天色渐亮,却没有一点睡意,合衣躺在床上,已记不清这是第几个不眠之夜了。“失联飞机的搜寻,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全员、全时、全力投入到搜救行动,节约每一秒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编队海上任务指挥员董焱在搜救行动展开前的动员讲话犹在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