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国际评论 > 正文

评论:被踢出八国集团普京真的不在乎

2014-03-26 07:08  贾秀东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本报特约评论员贾秀东

西方把俄罗斯踢出八国集团,俄罗斯嘟囔一句“没有什么大不了”。权衡利弊,面对西方的制裁,普京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

在克里米亚公投和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之际,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裁。将俄罗斯暂时踢出八国集团,是西方国家对俄进行孤立和施压的最新步骤。

早在3月初美国等七国酝酿抵制索契八国集团峰会的时候,普京就表示,“如果他们不想来就不必来”。此次,俄外长拉夫罗夫也说,“没什么大不了”。

八国集团的前身是七国集团。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接连爆发经济金融危机,为协调政策、应对危机,美、英、法、德、意、加、日组成的七国集团应运而生,被国际舆论称为“富国俱乐部”。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希望与七国首脑会议建立联系,得到七国集团领导人的同意,戈尔巴乔夫得以在七国集团峰会之后同七国领导人进行“7+1”会谈。苏联解体后,七国集团和叶利钦延续了“7+1”会谈的模式,1998年“7+1”模式最终变成八国集团,俄罗斯成了八国集团完全成员。

但原七国集团依然是八国集团的核心成员,俄罗斯在八国集团中与这个核心的关系若即若离。七国集团讨论经济、金融、财政问题时,基本没有俄罗斯的参与。过去的“7+1”模式也相当于在七国集团领导人会场外给俄罗斯摆了一个凳子。成为八国集团正式成员后,俄罗斯依然不能享有平等地位,只是被当成“二流成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八国集团在国际经济中所占比重和地位相对下降。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单靠西方国家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当年底,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并在两年中演变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实际上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取代了八国集团,八国集团的重要性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组成的“金砖国家”越来越活跃。俄罗斯在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机制中更能找到自己的影响。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如果我们的西方伙伴认为G8模式已经走向尽头,就让它走到尽头好了,俄罗斯并不会死守不放”。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拥有战略利益,普京利用乌克兰危机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版图,成就了自己建立强大俄罗斯的部分梦想。权衡利弊,面对西方的制裁,普京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

西方把俄罗斯踢出八国集团,用了“暂停”的字眼。俄罗斯嘟囔一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尚未宣布退出。看来,美欧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危机继续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但都还没有把事情做绝,都留有余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