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0日电 (金融频道黄艳艳)近几年,中国信托业发展迅猛,资产规模快速膨胀的背后,风险也在积累和凸显。2014年以来,兑付危机频频爆发。19日下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张海云在做客中新网访谈直播间时表示,兑付出现问题可能出现本金损失情况,房地产信托会可能出现兑付困难,但投资者不必太悲观。唯有打破刚性兑付,才能推动信托业的能力提升。投资者投资信托需甄别风险,投资分析要注重行业背景与具体产品结合。
房地产信托会或出现兑付困难 但不必太悲观
进入2014年以来,信托业兑付危机频频爆发。中诚信托30亿元信托产品兑付危机余波未了,吉林信托近10亿元信托产品再现逾期未兑付,华润信托稳益系列集合信托产品也出现本金大幅亏损的状况。
张海云表示,从中诚信托这个产品也看到了一些问题。首先,项目的实际控制人,它要还款,它的还款能力、现金流会不会出现了困难;第二,如果现金流出现了困难,其他的增信措施会不会有效,其他增信措施在中诚信托产品里头,包括分层的结构还有抵押物,抵押物的价值是不是剧烈缩水了,“房地产在现在这一个时间点上,有些地区,有些地域房地产出现了一些泡沫的破裂,房地产价格也出现了或者是停滞或者是下降。”
他认为,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价格在现在这个时点上还没有出现巨大的崩盘的现象,但同时,因为公众意识到房地产的风险,无论是银行业,还是其他资金来源,都收紧了对房地产资金的供应。“这样房地产信托会有一些出现兑付的困难,因为现金供应缩减了,而且房地产又是个高杠杆的行业。事实上最近有一些房地产信托已经出现了兑付困难,这和现金流相关。”
张海云继续分析,既然现金流造成兑付的困难,下一步就是考虑之后的项目是不是严重缩水,一般来讲这种以项目作为投资标的的信托,其在设计的时候,会对项目进行价值的评估。供应资金的金额应该是比项目本身的价值要少很多,如此保证投资者可以受到足够的保护。“也就是说,只要是作为增信这些抵押的项目,它不至于特别大幅的缩水,比如腰斩之类的。 ”
“从价值的角度看,如果一旦出现兑付困难,要经过一段时间来消化这件事情,需要找到一个接手的机构来买下这些项目,这样才可以把钱再给投资者,也就意味着兑付本身应该会出现不少问题。”至于投资者最终能够拿到多少本金,他认为可能不一定是太悲观。但如果一旦真正出现了崩盘,可能就比较悲观;但目前这个时点上,从全国范围角度看,房地产价格还没有出现崩盘的迹象,房地产信托兑现风险不用看得太悲观。
信托兑付或现本金损失情况 投资者需甄别风险
张海云还表示,中诚信托事件出现了不仅是兑付风险,而且出现了兑付问题。下一步行业里是否会出现本金本身损失事件,还不好说。投资者要学会甄别风险,仔细盘算自己是不是适合去投资这一类的产品。
张海云表示,中诚信托事件是信托出现兑付风险和兑付问题的第一例。最后解决的方式是投资者还是得到了本金,损失了一些利息收入。下一步行业里到底会不会出现本金本身损失的事件,还不好说。
至于是否会引发整个行业巨大的震动?他认为,“我想这个可能也和,兑付如果是说本金100%或者99%或者98%有多大变化,从量上来讲不是特别大的量,可能不一定引起多么大恐慌,因为实际上大家现在也逐渐在调整心态,既然已经损失了,损失了部分利息了,那下一步有可能要损失部分的本金。”
他认为,法律安排上,实际上信托产品的兑付是依赖于相关的资产,而不是依赖于信托公司或者相关销售的银行来去兜底。投资者要学会如何去甄别一些风险,仔细来盘算自己是不是适合去投资这一类的产品。
信托投资分析要注重行业背景与具体产品结合
张海云表示,行业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风险评估环节。比如,矿产这两年来,或者煤炭的价格一直处于跌的状态,房地产在涨到现在这么一个高位之后也是面临着很多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任何一个具体项目的时候,无法不要去忽视大的背景。“信托投资要考虑这个行业是在向上走的行业,还是向下走的行业,这非常重要。 ”
他认为,至于更细节的一些,可能对于本身的一些项目,还有产品的结构,比如抵制押率到底是多少,当评估这些抵押物或者质押物价值的时候,有时候有很多难度,“比如矿,它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当然了也依赖于比如有没有证或者什么,另外依赖于矿含量是多少,规模潜在可以挖出多少矿,同时也依赖于整个矿产它的价格,它的走势是什么。”实际上,在这个意义上,投资者选择行业前必须自己应该先做一个判断,是看好这个行业还是看跌这个行业,自己首先要去做这个判断。
唯有打破刚性兑付才能推动信托业能力提升
中诚信托春节前的兑付风波以支付本金不支付收益收场,虽然仍有投资者在追索收益,但年后中诚信托就又变成一条好汉,新产品红玺台贷款项目信托计划宣告成立。对于这种现象,张海云认为,这是金融机构的产品出了问题,这时候需要看他产品出哪些了问题、需要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合同是怎么写的……
张海云说,虽然合同本身并没有承诺信托公司来为信托兜底,信托也没有法律的义务来做赔偿,可是这个产品使投资者蒙受了一些损失,即便没有蒙受本金的损失,也是损失。按理说应该对推出相应产品一些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些信誉上的损害。可是目前在市场上,新推出的产品仍然是有需求的,信托公司仍然可以卖出产品,信誉也确实因此受到了损害。
张海云表示,信托公司过去这几年的膨胀非常迅速,投资者“看哪个收益率高就买哪个,争破头皮去抢收益率高的产品”。在此过程中,很多业务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高,更多的是把一些产品进行了包装。
张海云说,在这快速成长过程中,实际上许多环节它都没有足够严密,同时这个市场本身对产品的需求又是非常大巨大,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后,唯有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才会具体来看怎么挑选这些产品。这样也会使信托机构在推出产品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投资者的需要,这样就又推动了信托业本身能力的提升。(中新网金融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