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代表的中国梦”:到人民大会堂有多远?
2014-03-13 13:4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蓝晓梅 黄晓夏 |
分享到:
|
“扫街也要扫成全国劳模” 这些基层代表年龄、籍贯、工作、经历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出身基层,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他们心中有梦想,从不怨天尤人,即使在再平凡不过的岗位上,也一直在努力。 朱雪芹,1995年1月高中辍学后,从江苏睢宁农村来到上海打工;刘丽,家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偏僻农村,为减轻父母的负担,身为长女的刘丽不得不提前结束初中学业,外出务工供弟妹上学,找工作过程中钱花光了,刘丽甚至卖掉了从记事起就没有剪过的头发,换了30块钱维持生计;周振波老家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从小家庭贫困,幼时不幸丧母,他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穷,白面馒头也吃不起,上学用的纸、笔,是要用鸡蛋去供销社换的。我在潘寨中学读书时,学校很破,大家上课都挤在一起,课桌就是一块不规则的木板,用砖头垒起来,有些人连凳子都没有。因为住宿在学校,冬天一个礼拜回家拿一次馒头,夏天一个礼拜两次,饿了吃馒头老咸菜,渴了就喝玉米面糊糊……” 他们以农家子弟的坚忍在各自岗位上奋斗,平凡的工作,他们却做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陈腊英2000年从安徽到杭州打工,2005年进入杭州环境集团,为了省钱,租住在偏远的郊区,每天上班要骑1个多小时的电动车。即便条件艰苦,陈腊英始终坚持“埋头做事不计得失”。不管刮风下雨或者是漫天大雪,每天凌晨3时,她就走出家门,赶到工作区域。包干区中有一长段栏杆需要每天清洗,没有人愿意做,陈腊英就主动承担。别人休息她擦洗,每天额外工作3小时,没有一句怨言。即使当了浙江省劳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公司外部项目扩展时,陈腊英总是第一个扛着扫帚上街。 在今年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47岁的陈腊英还回了一趟她的家乡安徽省宿松县,向当地的环卫工人传授了“陈腊英道路保洁作业法”,这方法目前已在杭州市环卫工作中广泛推广。“扫马路不能想怎么扫就怎么扫,也需要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地操作,扫地时左一下右一下,随意性太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灰尘还扫不干净。”陈腊英说。除了“陈腊英道路保洁作业法”,陈腊英扎扫帚的功夫也是一绝,她扎出来的扫帚又轻便又灵活,扫起地来十分容易。用陈腊英的话来讲,就是自己扫出来的地,要干净得可以让人席地而坐,“拿扫把也要拿得像个样!” 他们心中有梦想:人生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努力才能改变命运。朱雪芹在繁忙工作之余,当时住集体宿舍,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朱雪芹买来台灯,用被子掩着,躲在床上看书;双休日伙伴们去逛马路了,她却留在公司活动室苦读。虽然高中都没毕业,但朱雪芹靠自学成了一名日语翻译;刘丽打工赚到钱后,减轻了家庭负担,想到自己曾因家贫辍学,萌生了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念头。2000年,她开始资助贫困学生。第一年资助了7个,第二年20个……她租住在出租屋,却资助了上百个孩子,别人问:你这么点工资,能管得过来那么多人吗?她回答说:事情的改变总是一点一点的,努力了不一定能改变,但是不努力,永远不会改变。 |
相关阅读:
- [ 03-13]2014两会图片精粹
- [ 03-13]两会吹响改革“集结号” 中国制定务实“路线图”
- [ 03-13]两会评论:三个“1亿人”蕴含巨大内需潜力
- [ 03-13]两会部长好声音:“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 [ 03-13]【图刊】2014两会图片精粹
- [ 03-13]两会评论:三个“1亿人”蕴含巨大内需潜力
- [ 03-13]两会好声音:要让学生有时间做梦
- [ 03-13]沈跃跃在与参加全国两会的省区市妇联主席座谈时强调
认真贯彻两会精神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