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互联网金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力促金融生态健康发展

2014-03-06 11:55  韩乔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瑜辉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张遥、叶前、赖雨晨)29岁的北京白领杨青峰没有想到,他每天早晨醒来打开手机、查看前一天收益有没有多出几毛钱的事儿,有一天也会被写入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去年6月上线的中国首支互联网货币基金“余额宝”,用半年多时间在中国拥有了8100万用户,超过了中国股民,基金规模逼近5000亿元——这相当于中国其他货币基金的总和。

不仅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等中国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金融产品服务,争抢此前并不被传统金融机构重视的草根用户。

很快,被数万元起步的银行理财门槛阻挡在外的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活期存款搬家,一块钱起买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像团购一般,汇聚了数以千万计网民的闲散资金,再由金融机构操盘投资。以余额宝为例,92%资金投向银行同业存款,这让网民的资金能获得大约十倍于活期存款的收益,一时间,理财成为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货币基金,P2P网络贷款、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在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认为,互联网金融增加百姓投资渠道、提高社会金融服务水平、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潘功胜同时表示,互联网金融交叉性强,监管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鼓励创新与发展,但同时要完善和规范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事实上,赞誉与争议一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增长。就在两周前,电视台评论员批评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建议取缔,将有关余额宝的舆论论战推至高峰。而P2P平台接连曝出跑路、倒闭事件,以及部分网络理财产品涉嫌违规宣传高收益,都使互联网金融招致反对者质疑。

“我认同互联网金融有风险。而且金融一旦出现大的风险,会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也很认同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做他们该做的风险防范措施。”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认为,应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原则,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规范和健康发展,通过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除了风险防控,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争论在于,现有的“钱生钱”模式是否真正有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实体经济发展有多大好处。

“现在看到的互联网金融确实是在金融营销这个层面,只是做到了让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去尝试。真正触及金融产品创新,我们现在说实话是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既没有这方面的牌照,也没有对这个行业有那么深刻的理解。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有个过程。”李彦宏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并非对立。更进一步看,发展互联网金融恰恰是符合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决议。

“互联网金融对扩大金融供给、微型金融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对这个事情持非常支持和开放的态度。”潘功胜说。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外部监事梅兴保看来,如何让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钱生钱,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对于监管是一个新的课题。

“可以考虑让这些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来对接项目,比如新能源汽车项目,绿色环保项目,当然这些企业要选准,因为企业使用互联网资金的成本比较高,要给这些企业一些扶持,让他们用得起,我们也希望在这些方面能看到很好的创新的案例。”梅兴保说。(参与采写:韩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