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网事:是“打官腔”还是打掉“官腔

2014-03-05 14:54  分享到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3月5日新媒体专电 题:是“打官腔”还是打掉“官腔”?——代表委员热议从“说话”看作风之变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涂洪长 胡星 程士华

南方某市前不久因“扫黄”事件引起社会关注,该市市长参加全国两会时面对媒体关于“扫黄”和“经济转型”的追问,连声“嘿嘿”“谢谢”作答,成为当天议论的热点。

说话是一门艺术,对干部是一种责任。近年来,个别地方、部门的少数领导干部却在这门艺术上欠缺“修炼”,个别人因“说话”不当而引发争议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代表委员和专家认为,言为心声,该不该说、敢不敢说、要怎么说,考验的不仅是“说话”技巧,更折射出一名干部的自信、素养和担当。

“官腔”种种

哪些“官腔”、“官话”常见,并让人反感?根据一些代表委员的讨论,加之记者根据近年来的一些热点事件和采访经历中,大致梳理出了五个方面的“官腔”类型:

一曰“照本宣科、逢会念稿”。一些领导干部无论大会小会,离开了文件材料就开不了腔;不论大事小情,满嘴枯燥乏味、四平八稳的“文件话语”,让听者感到倦怠甚至烦厌。

二曰“穿鞋戴帽、叠床架屋”。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乡镇干部在介绍本地工作时动辄就是“上级和领导如何高度重视”,然后从中央文件到省市县分管领导的讲话罗列开来,口若悬河,却空洞无物。

三曰“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比如在面对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时,动辄生硬地斥责为“无理要求”,扣上“不明真相群众”的帽子,在形容领导干部走基层调研时习惯性地使用“亲自带队”“冒着高温酷暑”等夸张词语。

四曰“口不择言、‘雷语’频出”。个别违背常识、不切实际、逻辑混乱的“奇葩”话语,时而出现在一些干部口中,引发争议,沦为笑谈。网上流传的“雷语”集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务员“错话”集。

五曰“言行不一、宽严有别”。一些查处的案件表明,少数干部在任时谈到反腐败、舆论监督等话题时头头是道,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却“来者不拒”。嘴上说得严、对待别人严,自己却把党纪国法抛在脑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