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增强政治定力

2014-02-28 22:09   来源:红旗文稿  责任编辑:刘玮 李艳  
分享到:

    四、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而不是为了“把大部分国有企业民营化”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近来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苏东剧变的情况下维持政权稳定,是因为改革开放发展了私有企业”;“对维护共产党的执政而言,国有企业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负资产”;“如果把大部分国有企业民营化了,共产党的统治就更稳固了”。这些言论从根本上否认国有经济是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实质就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削弱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而达到实现全盘“私有化”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阶级基础只能是由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培育的工人阶级,这就决定了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是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才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为社会提供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有效地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经济危机和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同时也为真正实现社会的平等、和谐、公平、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不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逐步明确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35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巨大成就。

    但是,上述成就并不意味着我国“之所以能在苏东剧变的情况下维持政权稳定,是因为改革开放发展了私有企业”。一个国家政权稳定与否,与这个国家的政党是否具有相应的执政能力和坚实的执政基础,与这个国家的发展道路、经济政治体制是否符合该国国情,与这个国家的人民大众对国家政权是否具有高度政治认同等都密切相关。对我们国家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之所以保持持续稳定,除了上述多种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通过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还始终坚守一条重要底线,那就是不仅从来没有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反而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有经济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它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党的十四大以来,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仅如此,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高科技领域和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罔顾这样的数据和事实,断言“对维护共产党的执政而言,国有企业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负资产”,甚至主张“把大部分国有企业民营化”,无疑是一种典型的私有化言论,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其实质却是要动摇、否定和销蚀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进而动摇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由此可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我们也要有坚强的政治定力。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那种否认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企图搞全盘私有化、进而削弱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的图谋,是注定要失败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