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指责中国贡献率下降很荒唐
2014-02-26 06:58 周小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分享到:
|
在日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一些国家指责中国经济放缓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长,批评中国未能“如其所愿”地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对此,中国财长楼继伟予以驳斥,他说,中国经济当前占全球比重还不到10%,但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30%,一味要求中国像过去那样以环境为代价做出50%的贡献是不可能的,不应只要求中国做贡献,各国都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自己得病却给他人开药 在历经数年低迷之后,全球经济正逐渐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然而,引发这场旷日持久危机的发达国家不但不反省自身问题,不推动经济结构改革,反而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责任”推给新兴国家,尤其是指责中国贡献率下降拖累了全球经济。 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近日在G20会议上指责中国未能够以“美国希望的速度”加快经济改革步伐,批评中国因为忧虑经济转型期间的社会和政治稳定,而推迟提高内需及经济结构的改革。对此,楼继伟反驳指出,美国当前经济复苏只是依靠宽松货币政策,跟结构性改革关系不大,美国应该做的是提高投资比例。 此外,雅各布·卢还质疑中国金融体系的坏账问题将潜在威胁全球经济的风险。楼继伟也予以反驳,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不及西方严重,因为中国影子银行仍与实体经济相关,而西方经济体的影子银行产品却与实体经济活动距离很大。 “美国宽松的货币环境打破了世界的平衡,大肆印钞票是很不负责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表示,尤其是近期美国货币政策的再次调整以换取美国经济的复苏,却造成了其它国家的牺牲,新兴市场国家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美国要做的不是指责中国,而是首先要把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管好。 转型升级需适度减速 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增长后,无论是外部环境影响,还是自身经济结构制约,中国经济已进入降速换挡的发展阶段。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原因,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一是许多新的投资涌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造成产能下降;二是政府更多鼓励兼顾环境保护,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但这也是政府鼓励绿色发展的好迹象;三是一些结构调整和改革有利于增强经济长期基本面,但短期内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孙立坚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在原因,中国结构调整需要时间,尤其是当前中国面对产能过剩的挑战。因为产能过剩,很多企业没有做实体经济的意愿了,而是选择做影子银行业务、房地产投资等,这制约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活力。二是外部原因,美国、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整个欧洲的财政紧缩,使得中国想靠外需带动增长困难较大。虽然美国经济转好,但它会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本国的就业创造环境,而且美元的低利率时代和货币宽松政策不会轻易放弃,将对人民币的出口竞争力带来很大的挑战。 “盘活实体经济,加强监管,挤掉泡沫,这个过程的转折是痛苦的,不会在一两年内解决。”孙立坚指出,在调整结构的同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是很难的,所以必须找到未来有潜力的业态去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不能无理强求“中国责任”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改变,发达经济体再也不能将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作为推卸自身改革责任的借口,更不应该继续指望新兴经济体以“体力透支”的形式拉动世界经济增长。 楼继伟表示,尽管与会期间各方对中国仍有较大期待,希望中国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引擎作用,但是受气候条件变化、大气污染、产能过剩、资源约束等因素影响,要求中国像2009年和2010年那样贡献全球增长50%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汇丰经济研究所亚太区联席主管范力民表示,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即便中国经济增长轻微放缓,仍然会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不小的贡献。如果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到7.4%,其进口将增加约800亿美元,仍较欧盟或美国多出200亿美元。而即便放缓到5%,其需求增量仍将超越美国。 “未来中国结构调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不能只看短期效应。”孙立坚表示,中国没有采取像2009年刺激经济发展财政的政策,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地出现中国对海外的需求增加。但是,一旦中国结构调整成功,内需完全释放出来,将形成强大的进口动力,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带给世界更多的正能量。(记者 周小苑) |
相关阅读:
- [ 02-25]人民日报批“有精力扫黄为何不去抓贪官”心态
- [ 02-25]人民日报评论员:激浊扬清增强价值判断力
- [ 02-25]人民日报记者亲历季莫申科释放后首次演说
- [ 02-25]人民日报:少数国企染大企业病 安于现状暮气沉沉
- [ 02-25]人民日报批“有精力扫黄为何不去抓贪官”心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