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雾霾初散,但任重道远
2014-02-25 16:35 颜敬礼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
分享到:
|
顶层设计,系统治理 如果说经济工作是新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则是党的极端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中,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新挑战,需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治理,需要形成网络信息舆论的全流程管理,涉及新闻发布、新媒体运用、政府公信力、媒介素养教育等多个复杂环节。 在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上,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早发声,善用微博、微信、微视“三微”战术,诚恳对话,消除状况的模糊性,成为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专业媒体对于舆论的走向,负有更重要的责任。传统媒体和新闻门户网站要为网络不实信息和偏激情绪,做好“把关人”。 在集中整治大V不负责任的言论后,下一步需要管好市场化媒体微博。媒体微博不能放任自流,放大错误判断、传播糊涂逻辑。同时,做大做强党报等主流媒体微博,倡导主流价值,打造思想高地。 政务微博、主流媒体微博,以及领导干部网友,要建立“红色大V”合作机制,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出来,勇于发声,善于发声,维护法治、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对话而不是对抗。 党管新闻,在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中,形成了完整的管理流程。而互联网新媒体的管理员、版主,80%以上属于“体制外人士”,党和政府的意志如何有效传达到新媒体,如何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需要研究新情况,摸索新经验。 过去,互联网管理多头并发,各自为政,甚至有“九龙治水”之说,力量过于分散,容易出现管理的空白地带。今天,有必要把技术、内容、资本、从业人员等多个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实施统筹管理。 生态治理,常抓不懈 在去年秋季大规模打击网络谣言后,互联网治理的长效机制、治本之策,在于改良网络舆论生态。 改善网络舆论生态,既要对互联网有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又要有平台意识和对话意识。前几年蓬勃兴起的“网络问政”,是释放基层治理的社会压力好办法,是互联网平台上的群众路线。 发挥网上信息自净机制,寻找网络意见表达的制衡机制,引导网络话题的均衡分布,放大理性的声音,对冲偏激的意见。引导出版学术资源上网,加厚互联网的文化土层,增强网络舆论的理性、专业性。 互联网上活跃的新型知识分子,在一些公共事务上扮演“意见领袖”角色。如何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发展网上“统一战线”,是互联网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特别要鼓励有扎实专业背景的“中V”,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谨慎进言。“扶持中V”可作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的重要环节。 草根网民关心公共事务,参与热情高,也往往缺少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引导网民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内容,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注意保存微博的舆论活力。当微博活跃度下降时,网民的意见表达就下沉到更为私密的微信平台,不利于政府摸准民意脉搏。在依法治理互联网乱象和保障网民依法表达、依法监督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 |
相关阅读:
- [ 02-25]应对流感雾霾 如何挑选佩戴口罩有学问
- [ 02-25]瑞典外交大臣访华吐槽雾霾: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图)
- [ 02-25]专家解读雾霾天健身三大误区
- [ 02-25]清华大学对雾霾天DNA测序 检测出1300种微生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