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喊话与市场吸引:农民工选择哪一个?
2014-02-18 11:13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张海燕 |
分享到:
|
如何选择最终要交给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40岁以上、有一定家庭经济基础的农民工,偏向返乡就业,主要是为了照顾家人。而正在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则依然乐于外出打工。他们父辈身上固有的“多加班多挣钱”的观念正在淡化。这对沿袭沿海地区传统用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贵州企业提出了挑战。 贵州都匀籍“80后”农民工洪奎亮已有七八年的打工经历,多是在广州、深圳、东莞等沿海地区,每份工作干得都不长,一般是觉得没意思了就辞职。之前他在广州市天河区一家制衣公司做梭位,每月工资有3000元,但去年公司的订单少了,工资也就降了下来,因此他又辞了职,打算先玩几个月再说。洪奎亮希望的工作待遇是:月薪起码2300元,一月休息4天,每天工作8小时,最好不要老加班。 在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记者遇到了“90后”磨具技术工陈海涛。小陈告诉记者,他认为找工作最重要的是看发展前途,工资和待遇并不是他考虑的重点。“我现在关注的是那些有晋升机会的职位。虽然我是学技术的,但我不想一辈子就当个一线工人,做领导才是我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的转型,已迫使众多原本依靠廉价劳动力抢占市场的沿海企业,开始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一些原本单纯依靠代工欧美品牌的企业,也已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并加大了自主品牌的设计和宣传。 “2008年前,公司9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出口,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而且有了自己的品牌,利润肯定要比做代工时的5%高出很多。”东莞一家家具厂负责人称。 沿海企业的转型经验,对于起步刚不久的贵州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否借鉴? 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常务副主任刘润生认为,在近年的农民工“争夺战”中,尽管地方政府发出了声音,但农民工如何选择最终要交给市场,企业要增强竞争力,适时提高薪金待遇,否则,政府宣传的力度再大,也是留不住人的。 他分析,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应该作出适当的调整,除了提高工资待遇之外,企业也要为员工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在晋升渠道方面必须更为通畅,这样才能够留住人、用好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依靠廉价劳动力提高竞争力的模式正在逐渐被历史所淘汰,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而不是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赵福中 李丰) |
相关阅读:
- [ 04-15]大马首相纳吉向华社喊话 强调政府内需要华族代表
- [ 02-11]政府帮圆安居梦 诏安141名农民工喜住新房
- [ 01-22]浙商建厂遭当地农民拆墙 公安政府法院都不管
- [ 01-22]泰政府无力收购粮食惹怒农民 加入反政府示威
- [ 12-29]“农民工对政府的九个期盼”获中央领导批示
- [ 11-05]上杭县人大:助推政府为农民编织安全保障网
- [ 10-23]印度一农民家园遭洪灾破坏 政府仅给一美元补偿
- [ 07-16]政府请告状农民吃饭的围观价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