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太外交”的战略和策略
2014-02-15 14: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琼 李艳 |
分享到:
|
2月13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开始亚洲之行,相继访问韩国、中国、印尼和阿联酋。此前一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将于4月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次重要但又独特的安排说明,美国正在中日之间玩跷跷板,在东海南海之间做道场,中国的亚太外交需要新思维、新方向和新路径。 克里东亚行绕过日本而不入,这是对安倍政府一年多来各种折腾表达不满,是以冷遇方式教训安倍。奥巴马2009年访华时强调美中关系“最重要”而非“之一”,之后未曾来访,此行却又回避中国,实乃为安倍站台,甚至在设法调度东北亚——东海争端与东盟——南海争端两个局形成联动,以“离岸平衡”方式为美国亚太外交和安全战略服务。 结合美国最近关于中国可能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威胁性表态,不难看出美国既要处理已高热化的东海对峙,又着眼可能发生的南海警情。其终极追求是,联合亚太地区各路小伙伴,形成锁定中国的联防联保,防备中国崛起和强大后挑战其龙头老大地位,包括在亚太地区的领袖角色,尽管中国反复强调太平洋大得可存中美,也永远无意与美争雄。 中国当前面临的东南方向战略态势并不乐观,要应对三大方面挑战,即东海方向以钓鱼岛为核心的海权维护;南海方向以黄岩岛为焦点的领土领水纠纷处理;横跨两大海区、并以几条岛链构成的美国“再平衡”战略,即便这种“再平衡”是预警性的和防范式的。 对中国而言,必须分清矛盾的主次,安排争端应对的轻重缓急,避免同时和多线出击,必须做到“有打、有拉、有和”。在相当长的阶段内,中日关系是最麻烦的关系,对日本右翼势力必须迎头打压;中美关系是最不能破裂的战略关系,对美必须晓以利害并扩大共识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是最有条件和缓处理的,可侧重利益分享,抚慰为上。 在此逻辑之下,应当形成以日本右翼势力为主要对手,以唤醒历史记忆和防范日本军国主义为主要方式,以动员美国等日本侵略受害国为主要议程的新思维、新方向和新路径,改变长期对日略显“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构筑以二战胜利果实为基础,以反侵略史观为精髓,以战后国际条约为法理依据,以防范新的地区战争爆发为共同诉求的亚太和平新机制。 美国既是战后日本和平体制的设计者、重塑者和监护者,又是其右翼势力持续做大的重要依托和外部推力,甚至是日本近年迈向危险方向的始作俑者。由于国力下降,美国不断鼓励、敦促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加强军备,启动被冻结的“集体自卫权”,进而为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警察角色服务。日本右翼势力也乐得见机行事,搭乘美国的顺风船,在危险的航道上越滑越远。 但是,二战悲剧毕竟行之不远,血泪记忆历历在目,并非所有的美国人都乐见日本重陷迷途,美国再尝珍珠港袭击苦果。几个月来,不仅美国媒体对日本强硬态度颇多不满和抨击,美国公众甚至政界的清醒者也积极诉诸行动。本月10日,纽约州议会启动立法程序,打算将慰安妇悲剧当做“反人类罪”纳入公立学校教材,这是该机构继去年立法支持建立“慰安妇纪念馆”后又一矫正日本错误史观的可贵努力。同时,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也正推动立法,将韩日间国际水域“日本海”旧式称谓加标韩式“东海”命名,也体现了一种对日态度。 可见,遏制日本右翼势力反弹具有广泛的国际民意基础,中国的努力不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要抓住核心因素和关键着力点,多在美国方向使力,促其回到开罗宣言立场,回到规范和制约战后日本国际行为而非放虎归山的正确道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继续深化中美战略互信,夯实正在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使中美全球性和全局性的共同利益切实超越日美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共同利益。 同时,中国也应心无旁骛地东向用力,力避南向受困,营造最为宽松和舒服的周边环境。无论日本还是美国,都想刺激南海争端相关方发力,诱其为自己火中取栗,个别国家也乐意狐假虎威不断挑起纷争图谋渔利。对中国来说,核心利益绝不退让,但策略战术必须灵活运用,围绕阶段性外交重点和难点,这也符合大的外交原则:韬光养晦,既积极作为,也有所不为。(马晓霖 博联社总裁) |
相关阅读:
- [ 01-27]美国2014年亚太外交在忙乱中开局
- [ 11-12]普京访问越韩 俄欲借此开创亚太外交新格局
- [ 08-21]日本驻中美韩大使同时换人 意图重建亚太外交
- [ 02-14]日本学者:中国莫学美国霸权,应学微笑外交
- [ 02-10]日华媒:安倍地球仪外交绕开中国 被批缺乏自信
- [ 02-10]美媒:中国采用公共外交策略对付日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