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政协委员三问养老之困 社会资本介入是个突破口

2014-02-12 06:51  潘 跃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养老金缺口怎么补?

社会资本介入是个突破口

养老金实际上是一个大概念,至少包含社保机构提供的基本退休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三个层次,“如果仅就基本养老金而言,顾名思义,它的功能主要是确保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其替代率,按国际通行的做法,大致是退休前工资的60%左右。退休人员如果要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则还需要通过在职时参加所在单位的企业年金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实现。”刘家强说。

“总体而言,我国养老金保障水平处于偏低水平。农村老年人养老金绝对不够,城镇养老金仅能维持生活自理的老人基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养老金也不够用。”张震宇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服务是破解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可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和非政府托底保障对象的养老需求等社会资本介入问题。

钱学明同样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服务,是必然选择。“如果把养老人群按收入水平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中层,包括部分中下层人群的养老服务,都需要社会资本的支持。上层部分人群的养老服务,由社会资本承办的养老机构承担;占更多数比例的中下层部分人群,则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加上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实现社会化养老。”

“从总体上看,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高美琴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年需求约为6000亿元,而实际提供的不足1000亿元;另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我国老龄产业虽已涉及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房地产等领域,但多数为中小规模企业,实力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相关行业与大的投资者远未进入。

“财政投入的有限性和养老业的多样化需求都要求有各种社会力量的加入。”高美琴说,在政府担负起应有责任的同时,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要走多元化的道路,通过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打破“包办”,让社会资本唱大戏。

社会资本介入养老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张震宇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市场化方向,以盈利为目的,可能瞄准中高收入老年群体,比如养老地产、高端老年公寓等,也可能瞄准中低收入群体,如临终关怀业务和农村养老院。另一个是公益慈善方向,不以盈利为目的,按政府指导价收费,微利经营,享受土地划拨价供应、税收和行政事业收费减免以及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政策,有助于解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

高美琴建议,各级政府要支持民间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与公办养老机构形成竞争,从而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应明确民办非企养老机构税费减免的具体税种和比例,使得更具操作性;国家还应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贴息贷款和信用担保。

中国式养老什么样?

为敬老孝亲文化培土植根

“当‘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整个社会敬老孝亲文化氛围的稀薄。‘留守老人’、‘空巢家庭’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将长期面对。物质需要的满足替代不了情感所需,家庭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强烈渴求的。”张震宇说。

张震宇认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首先,子女要有定期看望老人的意识和习惯,把孝敬父母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这样才能克服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其次,全社会要形成孝敬老人的浓厚氛围,工作单位要对回家看望老人的职工批准探亲假期,社区要组织志愿者对独居老人定期探视,对长期不探视父母的人员,司法机关、城乡社区、子女所在单位应督促其改正。

“当然,最根本的是加快发展,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父母与子女就近生活,改善住房、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缩短看望探视的时空距离,增加家庭团聚机会。”张震宇说。

钱学明认为,未来主流养老模式应该是医养融合、养老机构进小区。这是一种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也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模式,既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满足多种养老服务需求,也能适应我国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养老功能弱化的现实。同时又可避免以前机构养老模式中,老年人需要远离家庭、离开熟悉环境的情况。

委员们呼吁,关爱老人,不仅是关爱今天的老年人,也是在关爱明天的自己。关爱老人,我们所获得的将会比关爱本身更多,甚至也是“高回报的投资”。社会给予老人一份爱,就是给予一个家庭“爱的支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