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 资本流出压力不大

2014-02-10 06:54  罗 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分享到:

资本流出压力不大 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罗 兰

进入2014年以来,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遭遇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的重挫。有人担心,人民币是否也会步其后尘进入贬值通道。对此,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稳定,贸易和国际收支保有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充足,因此不会像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出现大规模资金外逃和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相反,因经常账户的顺差能弥补资本账户的逆差,未来人民币仍面临升值压力,只是升幅收窄,有升有跌双向波动将成为新常态。

资金外逃新兴市场

去年底,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计划,大批国际资金开始撤离新兴市场,这些严重依赖资本流入发展经济的国家,其货币大跌,并影响到欧美股市也大跌。

在1月下旬间,土耳其里拉汇率跌至创纪录低位;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单日跌幅创12年来新高;俄罗斯卢布、南非兰特汇率也下跌。1月24日,欧美股市均大幅下跌,标普500指数下跌2%,道琼斯工业指数跌1.96%,尤其与新兴市场关系近的公司的股价遭受重挫。

仿佛开闸的洪水,资金从新兴经济体外逃的趋势愈演愈烈。据监测资金流向的机构EPFR(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2月7日公布的数据,年初至今,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资金流出规模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EPFR数据还显示,今年以来部分发达市场成了资金的新宠。全球发达市场股基总净吸金额已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而去年同期该金额仅为20亿美元。

对投资者来说,逃离新兴市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美联储退出QE政策继续推进,二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不稳定,其货币是最脆弱的一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发出警告,随着量化宽松的退出,投资组合的转移和资本外流还是会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发生,加上国内制度缺陷,资本外流和汇率波动都会更加剧烈。

人民币没有贬值理由

在新兴市场货币一片“贬”声中,人民币却傲然挺立。彭博汇编的资料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最主要的24个新兴市场货币中,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其余全线贬值。

人民币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情况不同。专家分析,中国贸易和国际收支依然保有大量顺差,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则是赤字,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的理由。同时,中国经济也较为独立。商业咨询巨头FTI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中国和俄罗斯等经济较为独立的国家所受冲击不大。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他国家。资本在中国能挣到钱,所以流出的压力不大,即使有流出,但中国经常账户的顺差能弥补资本账户的逆差,未来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的压力。”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上,“美国从谈QE退出和正式宣布QE退出,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都没有造成根本的影响。”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指出。

各方面因素都显示,中国有足够能力承受QE退出产生的资金流出的冲击,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将保持一定稳定。管涛称:“改革红利会逐步地释放,而且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经济基本面、财政金融状况和外汇账户或者经常项目的收支情况都是比较稳健的,何况还有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

汇率今年破6概率大

今年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如何?市场普遍认为,升值势头不变,但升幅收窄,升值步伐较去年放缓,双向波动特征将更加明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2014年全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大概在1%-2%之间。此外,随着汇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区间将有望进一步扩大。

管涛指出,2014年贸易和投资仍然会保持比较大的顺差,如果跨境资本流动是双向波动的,那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来有升有跌的波动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果超预期提前或力度加大,就会导致汇率波动,某些时段人民币可能贬值。”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鄂永健分析,但在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中国仍是对国际资本有较大吸引力的经济体。因此,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小幅升值,且波动有所加大。预计2014 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6”将是大概率事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