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2月2日电(记者郭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和谐人居”设计理念、“永久性标牌”质量监管制度、制定“配租配售流程图”……今年以来,福建省多措并举,完善保障房制度设计,狠抓质量安全和配套设施建设,不仅让更多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而且让他们住得有尊严感和有幸福感。
江西人张水红今年不回老家了,她要在福州东山新苑60平方米的新家过年。张水红说,她跟着开公交的丈夫来福州10多年,原来一家四口人住一间12平方米小屋,拥挤不堪,自从去年10月搬到公租房里来,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空间,厨房、卫生间和客厅一应俱全,租金比原来还便宜,心情愉快了不少。
“春节前又有110多户低收入家庭拿到了公租房的钥匙。”东山新苑小区的物业经理李义说,这个保障房项目从2012年9月竣工以来,共配租18批次,最多一批迎来了600多户低收入家庭入住。
引社会资本拓增量 破解“僧多粥少”困局
“2013年,福建省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5.36万套、基本建成11.95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在刚刚闭幕的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苏树林表示,2014年,福建省将力争新开工保障房9.4万套,基本建成8万套。
“保障房目前还是僧多粥少,区域性住房资源配置不均衡,全靠政府投入,压力太大。”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柳文定说,除了用新建、改建、配建、租赁、收购等方式筹建房源外,福建省从去年开始就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建保障房。
“福建属于沿海用工大省,近年来招工难频现。企业、开发区建保障房有税收、土地、金融贷款方面的优惠,产权自有,双赢的效果,何乐不为?”柳文定介绍说,2013年10月,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创新建设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多渠道筹措保障性住房房源的意见》,意在顶层设计上保障企业运营保障房权益。
走进福建祥兴箱包集团位于福清市的厂区,装修一新的职工宿舍让人眼前一亮。
“集团目前有普通宿舍600多间、单身公寓300多间,完全能满足员工的住宿要求。”副总经理陈琼说,现在招工难,留住技术骨干更难。因此企业新建大量的保障房,单身员工免费住宿,双职工可以申请夫妻房或家庭公寓。
“社会资本毕竟要以盈利为目的,保障房利润低,亏本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不干。”柳文定说,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比如自有存量土地建设公租房的,可按规定程序调整规划用地性质;保障房底层可按比例配建商业店铺,收入用于弥补运营成本等。
柳文定说,在新建保障房上,政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企业自建公租房的积极性。目前,批准新建项目不断增多,筹建形式也更趋灵活,但都纳入统一监管。
保障房也获鲁班奖 低收入不能低尊严
厦门杏林湾畔,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岛外最大的保障房小区——集美滨水小区,紧邻的园博苑仿佛是它的“私家花园”。一栋栋嘉庚风格的楼房错落有致,优美的环境,日渐完善的配套和物业服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岛内申请户。该项目也摘得了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鲁班奖,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保障房项目。
“保障房不能建成‘贫民窟’,低收入不能低尊严。”柳文定说,近年来,福建省以“和谐人居”理念加强保障房建设。比如户型设计一定要合理、工程质量要确保、后续的物业管理要跟上,不能是建好了没人管,又变成脏乱差小区。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处长林敏介绍,福建省去年4月就率先制定了《保障性住房“和谐人居”建设导则(试行)》,旨在引导不同阶层人群混住,促进邻里交往互助。最关键的是要增添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价值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分类保障”为特困家庭铺设绿色通道
“多部门联合督查,出台《保障房配租配售流程图》,制定分类保障措施。”柳文定说,福建省正以一套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快配租配售的同时,也为保障房的分配戴上了一个个“紧箍咒”。
“2013年共下发整改通知书9份,涉及项目64个。”柳文定说,纪检部门不断加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截至去年7月底,全省历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0.48万套,已配租配售27.23万套,配租配售率达89.3%。
“我们还探索分类保障措施,积极落实外来工住房保障政策。”柳文定说,针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一线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失独等特困家庭,优先提供公租房,而且出台相关文件予以保障。
着眼未来,福建省的住房保障工作还将不断细化和深入,也面临诸多难题。比如供需比仍将失衡,用地难、筹资难问题频现,后续管理需不断加强。
“我们街道有几百人申请,就五户得到公租房,比例有些低。”去年10月住进公租房的李女士说,她丈夫在环卫一线工作了10多年,得以享受这项福利,但很多处于“夹心层”的年轻人都没有机会。希望新的一年,他们也能住上舒适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