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官方回应H7N9等热点问题 春节餐桌不必“谈禽色变”

2014-01-30 06:58  朱 隽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浙江等地确诊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引起广泛关注。病毒是否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春节期间,禽类产品能否放心食用?1月29日,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

近期,浙江、广东等地连续出现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不少报道中提到人感染病例有活禽接触史,那么人感染的病毒是否来自家禽呢?

张仲秋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尚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病毒是由家禽直接传染给人的,病毒的传播途径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张仲秋说,从基因序列分析看,去年以来,兽医部门累计从家禽或环境中分离到96株H7N9病毒,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禽源病毒与从人分离到的病毒不同。从人分离的病毒在两个关键基因位点上发生了突变,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导致病毒对人的适应并引起人感染发病。到目前,还不能肯定是哪种动物传播给人的,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的”。

病毒仍主要存在于活禽经营场点,没有在养殖场检出

张仲秋介绍,自2013年3月29日有媒体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农业部组织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各省和兽医系统专业实验室开展了动物H7N9流感病毒监测。

按照以人的病例所在地为核心,采集农贸市场活禽及环境样品、供鸡来源地养殖场活禽,以及从核心区向外辐射开展全国性普查的原则,2013年共采样监测家禽或环境样品163.02万份,累计检出88份H7N9流感病原学阳性样品,主要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江西、广东、福建和河北10个省市的26个活禽经营场点。

2014年以来,全国监测3.34万份样品,其中病原学样品1.14万份、血清学样品2.2万份,仅在广东、福建、广西、浙江4省区的5个活禽市场中检出8份病原学阳性样品,其中6份鸡样品、2份环境样品。综合分析,目前H7N9流感病毒仍主要存在于活禽经营场点,至今没有在养殖场检出。

近期养禽业直接损失200亿元左右

2013年3月份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造成消费恐慌,从业恐惧,禽产品销售严重受挫,家禽产品销量和价格双双大幅下降,企业大幅压缩产能,部分养殖企业破产,家禽业遭受重创。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调查,2013年上半年养殖场户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

张仲秋说,近期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再次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对正在逐步恢复的家禽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4000多万养殖场户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据农业部定点监测,上周活鸡价格17.31元/公斤,同比下降4.42%;鸡蛋价格8.62元/公斤,同比下降10.21%。

据企业反映,由于销售不畅和价格下跌,目前每销售1只黄羽肉鸡亏损4—6元,白羽肉鸡销售量减少约30%。据中国畜牧业协会调查,近一时期养禽业的直接损失在200亿元左右。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检疫合格的禽肉是安全的

春节期间,老百姓的饭桌上少不了鸡鸭鱼肉,现在吃禽类还安全吗?

张仲秋说,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经过检疫合格的禽肉是安全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他提出四点依据:第一,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养禽场中检测到H7N9流感病毒,家禽养殖场并未受到H7N9流感病毒污染;第二,禽群出栏时,按规定必须经产地检疫合格后,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才能调运进入市场;第三,从正规市场、超市、商店购买的禽类和禽类产品是有安全保障的;第四,虽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H7N9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机理,但所有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都非常弱,高温可以杀灭病毒。只要在加工时烹调熟透,禽肉是不会携带病毒的。

张仲秋说,吃现宰新鲜的禽肉是国人传统的消费习惯,活禽市场是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从防疫的角度来讲,活禽市场存在传播疫病的风险,应对其加强监管。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休市、清洗消毒的制度,加强活禽市场的监测。鼓励在活禽市场建立专门的屠宰间,消费者购买鸡鸭后到屠宰间集中宰杀后再带走。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是否关闭活禽市场,是永久关闭还是暂时关闭。引导消费者逐步改变饮食习惯,尽量食用冰鲜鸡,同时,产业供应也应逐步做相应调整。本报记者朱 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