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全球外交2013年重拾“谈判妥协”传统
2014-01-26 09:52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13年或将被载入世界政治史册。各国外交官在动荡与混乱的背景下再次展现能力,以达成一致、促成理解并实现双赢。换句话说,就是要达成令各方满意的妥协。 这似乎是对外交工作的基本要求且别无他法,但过去20年来并非如此。冷战结束后,两大阵营势均力敌、迫使双方采取行动时考虑共同利益的全球平衡机制消失了,胜者获得长期以正确者自居、无需考虑其他各方反应的权利,尤其是在曾经的对抗以和平方式结束、胜利不是在战场上取得而是来自对手的自我解体的情况下。这更加强了胜者的道德与意识形态优越感,并清楚地反映在对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地区冲突的态度中。 此前,外部力量通常有其支持目标,并作为仲裁与调停者,迫使冲突各方达成妥协。1990年后情况发生改变,居主导地位的大国事实上决定了谁是冲突的过错方。从政治支持到波黑的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再到对利比亚的直接军事干涉,大国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支持其所认为的“正当”力量。在任何外交谈判中,议题已不再是如何结束冲突,而是“坏人”投降的条件。这一模式2013年9月被终结。尽管美国一度曾高调宣布要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但最终未能实现。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力量结构发生了变化。美国及其盟友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时代已结束。部分原因是美国和欧洲内部问题,部分是由于中国影响力的增加和俄罗斯政治实力的恢复,以及土耳其、巴西、伊朗、印尼等国实力的增强。 国际体系已开始恢复平衡,过去行之有效的机制也相应要得到恢复,这首先是具有“开放性结果”的艰苦外交谈判,是通过利益协调和专业性的讨价还价达成结果。叙利亚的悲剧尚未结束,况且销毁化武的成功将如何转化为政治调停也不得而知。然而,尽管存在各种技术和政治障碍,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就一定能解决问题。2013年9月专家还曾对俄方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但该计划目前已在逐步实施中。2013年的其他重大事件不同程度地确认了时代的更替或更替的必要性。围绕伊核问题的死结本来看似只能通过战争解决,现在也突然出现和平解决的曙光。一个反面事例是围绕乌克兰的矛盾。这里恰恰相反,各方不是寻找都能接受的模式,而是让一种不惜任何代价获取胜利的狂热占据了上风。俄罗斯和欧盟的“基辅争夺战”再次证明这一拉锯战毫无意义。乌克兰是一个无法确定其地缘政治定位的国家,其发展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即两大强邻联手合作时,否则基辅只能摇摆不定并徒劳地试图左右逢源。目前,局势似乎已趋于平静,俄罗斯关于三方坐下来冷静讨论问题的提议有可能会在2014年被接受。 提前展望未来甚至仅仅是下一年的事情并无意义,但我还是想冒昧地大胆预测,已出现的趋势会持续下去,因为它绝非巧合,而是反映了一个长期的新趋势。(费奥多尔·卢基亚诺夫 作者为政治学家、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
相关阅读:
- [ 01-26]对外交往如何面对“挤对中国”
- [ 01-26]日媒:安倍不可能就拜鬼及帝国主义行径向中国道歉
- [ 01-26]中央国安委公布领导架构 战略顶层设计得到加强
- [ 01-25]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外交新局述评
- [ 01-25]专家解读国安委:规格高于一般领导小组
- [ 01-24]美国德州不顾外交抗议坚决处死一墨西哥籍男子
- [ 01-23]朴槿惠访印度瑞士开展经济外交 为韩国招商引资
- [ 01-22]韩政府称利比亚绑架事件敏感度高 暂时不便置评
- [ 01-22]外交部驻港公署:将进一步拓展深化香港对外交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