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呵呵”回复被“拉黑” 网络泛交流凸显沟通真渴求 “前几天跟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女孩子聊天,当时忙着,对她说的就都用‘呵呵’回答了,结果她居然把我拉黑了。”北京一高校研究生杨立原有些纳闷地向记者抱怨。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呵呵”、“哦”的杀伤力之大,甚至使其在近日网友评选的“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活动中位列前茅。就此,网友戏谑“谣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相关专家表示,这凸显网络“泛交流”背后大家对于真诚沟通的渴望。 25岁的唐然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平常接触的朋友也多是金融人士。唐然告诉记者,做这个行业的人忙得吃饭都没时间,没空聚会,平时只能通过网络交流。“但是,当对方说‘呵呵’、‘哦’之类的话时,我就自觉不说话了。在我看来,这些就是‘懒得理你了’或者‘我在忙,别烦我’的意思。”唐然说。 “呵呵”、“哦”成为最伤人、最令人反感词语的背后,是网络交流的日益浅化与泛化。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工具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发达的媒介增强了沟通的时效性,降低了沟通的经济成本,随着也降低了交流的质量。 “伴随这种便利与低成本而来的是‘泛交流’问题。反正交流成本也低了,不用花费什么钱,大家也不会珍惜什么沟通机会。”北京一家行业媒体从业人员英俊告诉记者。 英俊认为,坐在电脑屏幕前与手持移动设备的沟通者,相互接触到的是呆板的文字,无法体察到对方的表情、语气。已经在北京生活了8年的他对此体会尤深:“我老家在湖北。跟家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说的都是方言,一举一动都非常亲切。在QQ、微信上聊,打字说话就会不那么亲近一些。” 唐然对“泛交流”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QQ、微信等网络沟通的泛化还在于交流的不可控。“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在多人聊天的情况下,聚在一起的话大家就会更主动,更专注。但在QQ群里,就可能各说各的,只是单方倾诉,没有双向沟通,而且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发言。”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科技越来越新,工具越来越多,心与心的沟通却与技术发展、平台拓展相悖而行。“要对网络交流抱有正确认知,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此外,该秉承‘以诚待人’的态度进行交流,若没有交流意愿,可礼貌性地委婉拒绝,而不应以‘呵呵’等冷漠敷衍的形式异化沟通,磨灭温情,疏远距离。”(徐艺婷、商意盈) |
相关阅读:
- [ 01-19]2013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出炉:“呵呵”摘桂冠
- [ 01-13]当“呵呵”遇见“小伙伴们”
——从流行热词观心理冷暖 - [ 01-04]“呵呵”被认为是最伤人词汇 有那么严重吗?
- [ 01-03]不必过度解读“呵呵”的多重涵义
- [ 01-02]网友称“呵呵”成网聊最伤人词汇 践踏全部热情
- [ 12-28]车主被盗留字骂小偷 小偷再盗回复“呵呵”
- [ 07-23]湖人明夏五千万抢人?热火:呵呵 我们有六千万
- [ 07-15]各国领袖罕见的童年照:奥巴马乐呵呵普京撇着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