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7点钟左右,家住东风新村3-0号楼的郭女士出门准备上班。跟每天一样,一楼的豆腐坊已经开门营业,热气腾腾的豆腐摆在门口,云雾缭绕,环卫工人正在作业,外出买菜的老大爷慢慢地往小区里走。郭女士边开车边张望,当看见那个在垃圾桶附近忙碌的身影时,她才放心地驶离了小区。 她看见的人是谁? 郭女士说,他是小区里的感动,“五年如一日义务为附近居民倒垃圾,帮助环卫工人作业,维护小区的卫生,大家都非常感动,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只知道这个小伙好像腿脚不太好。” 夏天三点就出门:脑瘫小伙做了五年义工 10日9时许,记者来到东风新村3-0号楼。在小区里转了一会儿,记者没有看见那个倒垃圾的小伙,便询问附近的居民。一位大爷对记者说:“啊,你说的是小杨,我们都知道他,这会儿可能上楼去了,一会儿还能下来。他每天都在小区里帮大家伙倒垃圾,这孩子好啊,就是可惜了。”大爷欲言又止,“孩子身体不大好,你去他家问问吧。”在大爷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小杨的家。 开门的是小杨的母亲,得知记者的来意,杨妈妈赧然一笑,向记者叙说了小杨的事。 原来,小杨今年37岁,是先天脑瘫,运动神经被压迫,导致他的身体右侧行动不便。杨妈妈说,小杨这样每天给小区居民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已经做了近五年了,不分冬夏,风雨无阻,把每个单元楼门外的垃圾袋扔到大垃圾桶里。夏天凌晨3点多就起床出去收拾,冬天早晨5点半就出门了,比环卫工人去的还早,附近的居民、环卫工人没有不认识他的。由于小杨不能自己穿衣服,所以她要每天跟儿子一起起床,帮他穿好衣服,再等他回来吃早饭。 摔伤住院五天:回来就巡视自己的“工作场地” 杨妈妈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小杨不知何时出去了。“可能是害羞了。”杨妈妈说,小杨的心智是能够和人正常交流的。 家里人最初都不太同意小杨这样做,“尤其是他爸爸,总觉得丢人”。杨妈妈说,但是家里人的阻止会让小杨心情不好,没有办法,就任由他去了。“每天我都给他准备好几套头套、护膝、手套、棉裤,就怕他在外面摔倒,但是冬天摔倒是在所难免的,有时候我看见他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就劝他别去了,他马上就不高兴了。我知道,这也许就是他自己寻找的生活乐趣和人生意义。”杨妈妈对记者说。 但是2011年的一次摔伤,真把杨妈妈吓坏了。那天小杨下楼准备去“工作”的时候,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出去买菜的杨妈妈听到楼道里咣当一声,吓得腿都软了,跑过去一看,小杨已经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在重症监护室治疗5天后,回到家,小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自己的“工作场地”。 在小杨家的沙发上,记者看到了一摞打补丁的棉手套,还有两个正在补的套袖。杨妈妈说,家里的洗衣机每两年就要换一个,因为每天都要给他洗满是灰尘的衣服。 大家纷纷表扬他:居民都自觉把垃圾拎到桶里 小杨开始这份“工作”,缘于五年前结识的一位环卫工人张阿姨。“有一次他回来跟我们说,有个张阿姨跟他聊天,他很高兴,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出去跟张阿姨一起干活,后来张阿姨走了,他就一直干下去了。”杨妈妈回忆说。 有一次,杨妈妈在阳台上看到小杨站在一个正在喝饮料的人旁边,那人见状咕咚咕咚就把饮料喝完了,然后把瓶子给小杨。但是这时一个捡瓶子的老太过来,想接瓶子,没成想那人执意要把瓶子给小杨,可没想到是小杨转头走了。老太接过瓶子说:“人家不是捡垃圾的,他是小区的义工。”看到这一幕,杨妈妈笑了,“每个人都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的权利,他也应该有他喜欢的生活,现在全家人都挺支持他在小区里帮大家收拾垃圾。” 这时候小杨从外面回来,冻得鼻涕流了出来,杨妈妈赶紧帮他擦掉。记者试着询问他有没有摔倒,他用含糊的语言告诉记者,有很多人扶他,还表扬他。 杨妈妈说,现在小杨的“工作”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因为很多居民都自觉把垃圾袋装进外面的垃圾桶里,但是只要收垃圾的车不来,他就会非常着急。 |
相关阅读:
- [ 01-14]农民工遗弃脑瘫儿后自白:制造新闻只为挽救宝宝
- [ 01-09]脑瘫情侣网恋七年定终身 无法相见举行虚拟婚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