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湖南长沙县百棵香樟齐消失 回应称系“移栽”

2014-01-20 10:19  梁筱石 龚化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去向

“樟树伯伯”移栽到了“疗养所”

在采访中,记者一直在关注“樟树伯伯”到底去了哪里?

几经追踪,记者找到了负责棠坡路这次行道树提质工作的星沙街道办事处。城管办工作人员听闻要找到一棵已被拖走、“没名没姓”的树,都表示为难:“我们没有对树木逐一编号、编写资料。”

在记者再三强调这是市民的心愿后,他们建议使用数据匹配法寻找“樟树伯伯”, “我们有现场施工每天的交接数据,通过数据记录,可先找到其路段施工负责人,再通过他查找该特征树木被运走的确切时间。”

经过1天多的“数据匹配”,1月10日上午,记者在星沙广生塘社区找到了“樟树伯伯”。它的“新家”位于东七线开元路口向南1000米左右的山坡上,这是一片松软的红土地,这里专供移栽过来的树木“疗养”。“樟树伯伯”在山坡第16行第2株,它的树冠已经被修剪掉。

有20年林业工作经验的李须兵告知记者,“这棵树看似粗壮,其实也生长不良。它们的树皮已经老化。在这里培育三四年后,长势良好了,就会再种到星沙有需要的地方。”

对于这些树的成活率,园林管理部门坦言:“现在的园林技术已经相较二十多年前大有进步,绝对能保证大部分的树成活,但也会有3%-4%的损耗。”

答疑

新树采购接受监督

“一年后树下能乘凉”

新种的树,比我们原来的小怎么办?夏天来了去哪里乘凉?这会不会形成浪费呢?采访过程中,记者几次接到市民的疑问电话。

对此,长沙县园林管理局和星沙街道办给出答复:提质规划已召开市民意见征集会,再提交县政府逐层审核通过。而且星沙的很多地方还绿化不足,移栽的树生长好后,会栽到其他有需要的地方去。“提质工程绝对不浪费,行道树采购为财政购买,可接受市民全程监督。”

听说新栽的树木为全冠树,而何为全冠树呢?1月9日,记者在开元路见到了第一批更换上的“全冠树”,它们不同于以往没有树冠的“断头树”,都有五米开外的树冠,树形统一,高约七八米,粗约16厘米左右,且都换成了高大的落叶树种。

长沙县园林技术人员称,以前种断头树是因为成活率高,现在技术进步了,全冠树的成活率也能保证90%以上。“经过一年的时间,这些树下就能乘凉了。”

观点

香樟树防霾能力有限

城区常绿树有比例要求

湖南农大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吴铁明认为,增加阔叶、落叶乔木是政府实施“民生园林”的重要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雾霾形成。”据相关调查,二次扬尘已经成为导致雾霾的主因之一。

所谓二次扬尘,是由于室内外活动或机器运转形成的空气流动,使得已经降落在设备、地面及构筑物上的粉尘再次扬起。泥地裸露、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保洁、植物栽种和养护等人为活动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物,都是产生二次扬尘的罪魁祸首,极易对大气造成污染。

吴铁明介绍,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绿地系统有助于减少二次扬尘。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尘能力,它们可以将灰尘吸附在树叶表面,阔叶落叶乔木的滞尘能力相对常绿树可能更强。“落叶乔木叶片每年更新,而粉尘沉积多年后一些常绿树有可能就失去滞尘能力,香樟树就属于常绿树。”

“我省已经出台了新的《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标准》。”吴铁明说,“城市园林绿地中人群活动区域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2到1∶3之间为宜。但长沙的常绿树所占比例明显偏大,这不仅不利于市民活动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防尘埃污染的需求。所以,出于治霾需要,调整树种比例也是势在必行。”

延伸

春节后市民有望“门前养树”

有人养“萌宠”,有人养“爱树”。在长沙县望仙路北段有五六棵银杏树就是市民自己多年前栽种,并申请不予移栽,他们甚至还为树取了名字。凤凰城小区的不少居民也想像他们一样在城市中拥有自己的“爱树”。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就此表示,市民的这种心愿可以通过认养树木实现,但目前只能在每年植树节时,通过各区县园林管理局组织的植树活动认养、为树挂牌,平时并没有开通认养渠道。

星沙街道办城管办称,春节后或许能想办法帮大家实现心愿。年后,该街道办的城市管理服务站将成立,城管站或可将行道树列入门前三包之列。“市民到时可以门前认养,帮树施肥、除虫,给它们取昵称。”记者梁筱石 龚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