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首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永葆政治本色

2014-01-18 18:0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琼 黄晓夏  
分享到:

立说立行狠抓整改--

从清理文山会海、节庆论坛、超配公车、办公用房,到狠刹“舌尖上的浪费”“舞台上的奢华”“会所中的歪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活动一开始就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锁定重点难点,开展专项整治。省区市着力整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中央和国家机关着力整治“跑部钱进”、审批难等问题;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着力整治执法不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企业着力整治铺张浪费、职务消费问题;中管高校着力整治学术行为不端、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统筹推进制度“立改废”,以建章立制巩固整改成果。

党员干部的灵魂被触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取了重要启示

作风在抓,风气在变。

国家统计局2013年11月在21个省区市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

数字背后,反映的正是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的显著成效。

--思想信念进一步提升: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触动了党员干部灵魂,使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更加打牢了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四风”问题有效遏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普遍精简会议30%以上、文件20%以上,减少节庆论坛展会、出国团组50%以上;普遍清理超配超标公车、超标办公用房,兼任多个职务的领导干部普遍只留一处办公用房,普遍取消违规配备的“O”牌车和军警号车……

--制度力量进一步彰显: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中央出台一系列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标出“红线”、划出“雷区”;各地区各部门搞好配套衔接,把制度效力传递到“末梢神经”;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000多起,处理30000多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近7700人……

传承的是优良作风,收获的是人民信任。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和赞誉--

从中央作出反“四风”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政治局带头制定并执行八项规定,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抓作风转作风的坚定决心;

从党员干部真查摆、真整改,言必信、行必果,人民群众看到了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好传统;

从违纪案件得到公开曝光、“问题官员”受到严肃查处,人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的显著成效……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党的建设增添了无价的宝贵财富。

这是最重要的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他同志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在每个环节和关键节点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树立标杆,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指明正确方向、注入强大动力。这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所在。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

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及时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

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加强党性锻炼;

必须把严格党内生活作为重要抓手,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必须把最讲“认真”的精神贯彻到底,以“准狠韧”劲头经常抓、长期抓,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当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告一段落,第二批活动即将启动,党中央将对第二批活动作出重要部署。

跑好作风建设接力赛,谱写党的建设新篇章。

统筹第一批活动与第二批活动的关系,统筹市县区活动与乡镇村活动的关系,注意前后衔接、上下联动,做到上级指导带动下级、下级监督评判上级。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党的建设必将迈出更大步伐,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必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记者霍小光 华春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