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专家:国企公车改革最根本是去行政化 车补须到位

2014-01-16 07:05:54 沈玮青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五粮液公务车改革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要区分国企公车与行政公车,国企对公务车的管理应该有另一套自主权、合理决策、监督机制,与行政公务车不可混同。

在一些人看来,国企公车改革“是个好事”。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公车拍卖既执行了公车改革的政策,又给企业做了宣传。但国企公车改革能否消灭专车?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对此不是很乐观。

国资研究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

未来国企公车改革应全员到位

公司的车补,公务用车的补助以及私车公用的机制应设计到位。

新京报:作为“自负盈亏”的国企,为什么要进行公车改革?

祝波善:国有企业配备公车与过去的政府配车标准一致。五粮液公车拍卖与改革,是去行政化的表现。

第二,公车永远是浪费最严重的。购置成本、维护费用都很高,尤其是涉及岗位变动的时候,会造成浪费。

第三,与社会环境变化有关,无论是政府还是国企,都强调不能公车私用。

新京报:如何看待车补?

祝波善:在严格执行不能公车私用后,国企现在给个人车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节约。比如,五粮液发的补助800-2500元每个月,这仅仅是一辆公车的维持费用,不包括购车费用,大大节约购置公车成本。而个人通常有私家车,产权清晰,不配公车后,拿着车补维持私家车。

新京报:怎么保障公车改革到位且不反弹?

祝波善:十年前有些单位已在推行公车改革,后来出现反弹。原因在于,过去的公车改革主要针对中层。未来的公车改革要全员到位,覆盖每一个人,否则难以界定边界。

同时,公司的车补,公务用车的补助以及私车公用的机制应设计到位。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要真正的去行政化。现在的国企有行政级别,基本是参照政府公务用车标准配车,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要去行政化,未来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最新的规定去落实去行政化。

新京报记者 金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国企公车应有另一套监督机制

对于类似五粮液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说,对公务车的管理应该有另一套自主权、合理决策、监督机制,与行政公务车不可混同。

新京报:国企公务车是否也应同行政公务车一样加快改革?

贾康:国企公务车与行政公务车是两回事,目前国内公务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上,而不是类似五粮液等企业身上。

新京报:国企公车应该如何管理?

贾康:目前行政公务车改革效果不明显是因为各个地方的改革方案不同,理不顺复杂的关系,原因各有不同。

但对于类似五粮液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说,对公务车的管理应该有另一套自主权、合理决策、监督机制,与行政公务车不可混同。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国企车补应参照当地机关水平

我建议国企公车改革可以和政府部门的同步进行,不要一拖再拖了。

新京报:你怎么看五粮液拍卖公车?

叶青: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既执行了公车改革的政策,又给企业做了宣传。但是从拍卖情况看,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拍卖公车数量达340多辆,其中不乏“豪车”,可见国企公车管理十分混乱,问题比党政机关还要严重得多;此外,有的二手车拍卖价比新车还要贵,我觉得原因一是这些车确实比较新,二是内饰可能比较高级。

新京报:那你怎么看待公车改革中拍卖加补贴的形式?

叶青:此次公车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车补的发放。我没想到,中央会这么“爽快”地同意以这种方式开始公车改革。具体补贴多少是个问题。去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所谓“适度”,是说金额不会太多。

新京报:国企怎样践行这种“适度”的标准?

叶青:国企也应遵循机关公车改革的思路。在车补方面,应参照国企所在地党政机关的补贴水平进行发放,不能够以任何理由调高。

新京报:你对国企公车改革进程是否乐观?

叶青:我还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我建议国企公车改革可以和政府部门的同步进行,不要一拖再拖了。

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