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公务车改革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要区分国企公车与行政公车,国企对公务车的管理应该有另一套自主权、合理决策、监督机制,与行政公务车不可混同。
在一些人看来,国企公车改革“是个好事”。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公车拍卖既执行了公车改革的政策,又给企业做了宣传。但国企公车改革能否消灭专车?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对此不是很乐观。
国资研究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
未来国企公车改革应全员到位
公司的车补,公务用车的补助以及私车公用的机制应设计到位。
新京报:作为“自负盈亏”的国企,为什么要进行公车改革?
祝波善:国有企业配备公车与过去的政府配车标准一致。五粮液公车拍卖与改革,是去行政化的表现。
第二,公车永远是浪费最严重的。购置成本、维护费用都很高,尤其是涉及岗位变动的时候,会造成浪费。
第三,与社会环境变化有关,无论是政府还是国企,都强调不能公车私用。
新京报:如何看待车补?
祝波善:在严格执行不能公车私用后,国企现在给个人车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节约。比如,五粮液发的补助800-2500元每个月,这仅仅是一辆公车的维持费用,不包括购车费用,大大节约购置公车成本。而个人通常有私家车,产权清晰,不配公车后,拿着车补维持私家车。
新京报:怎么保障公车改革到位且不反弹?
祝波善:十年前有些单位已在推行公车改革,后来出现反弹。原因在于,过去的公车改革主要针对中层。未来的公车改革要全员到位,覆盖每一个人,否则难以界定边界。
同时,公司的车补,公务用车的补助以及私车公用的机制应设计到位。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要真正的去行政化。现在的国企有行政级别,基本是参照政府公务用车标准配车,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要去行政化,未来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最新的规定去落实去行政化。
新京报记者 金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国企公车应有另一套监督机制
对于类似五粮液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说,对公务车的管理应该有另一套自主权、合理决策、监督机制,与行政公务车不可混同。
新京报:国企公务车是否也应同行政公务车一样加快改革?
贾康:国企公务车与行政公务车是两回事,目前国内公务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上,而不是类似五粮液等企业身上。
新京报:国企公车应该如何管理?
贾康:目前行政公务车改革效果不明显是因为各个地方的改革方案不同,理不顺复杂的关系,原因各有不同。
但对于类似五粮液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说,对公务车的管理应该有另一套自主权、合理决策、监督机制,与行政公务车不可混同。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国企车补应参照当地机关水平
我建议国企公车改革可以和政府部门的同步进行,不要一拖再拖了。
新京报:你怎么看五粮液拍卖公车?
叶青: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既执行了公车改革的政策,又给企业做了宣传。但是从拍卖情况看,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拍卖公车数量达340多辆,其中不乏“豪车”,可见国企公车管理十分混乱,问题比党政机关还要严重得多;此外,有的二手车拍卖价比新车还要贵,我觉得原因一是这些车确实比较新,二是内饰可能比较高级。
新京报:那你怎么看待公车改革中拍卖加补贴的形式?
叶青:此次公车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车补的发放。我没想到,中央会这么“爽快”地同意以这种方式开始公车改革。具体补贴多少是个问题。去年发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所谓“适度”,是说金额不会太多。
新京报:国企怎样践行这种“适度”的标准?
叶青:国企也应遵循机关公车改革的思路。在车补方面,应参照国企所在地党政机关的补贴水平进行发放,不能够以任何理由调高。
新京报:你对国企公车改革进程是否乐观?
叶青:我还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我建议国企公车改革可以和政府部门的同步进行,不要一拖再拖了。
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