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部分缺水城市大造“水景” 为视觉效果盲目建设

2014-01-15 06:51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核心阅读

宽阔大道、珍贵树木、大型广场;人工湖、人造景、大草坪……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但为“视觉效果”而盲目建设、功利发展的问题很突出,集中表现为“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比如,不顾缺水的情况大建人造水景,热衷点亮工程、造大广场,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也背离生态城市建设的初衷。

缺水城市大造“水景”

在西北地区某市,一位市民向记者反映,为了打造“山水田园都市”,当地利用有限的河流资源,大量建设沿河绿地、公园、健身广场等景观设施,特别是为了美化城市中心区环境,使用橡皮坝等人工建筑物将城区段的河流蓄水。

“晚上配上夜景灯光,城区里的河流看上去水量充沛、流光溢彩,在河两岸散步确实很舒服,而如果走出城区,下游的河道只剩下‘涓涓细流’,河床大面积干涸。”这位市民说。

除了滥截河流,还有地方不顾实际情况大建人工水景。在西北某些相对缺水的县区,人造水景被认为可以增添城市“亮丽色彩”而受到推崇。有的追求“长度”,建设水景长廊;有的追求“高度”,人工打造高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喷泉;至于普通的音乐喷泉广场,更是常见。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李迪华副教授介绍,在北方缺水城市建人工湖,湖底一般都是防渗的,目的是保持正常水位、减少补水费用,但这样必然会破坏水文和生态。同时,城市人工湖把水资源截留在城中,加剧了河流断流,造成地下水补给更加困难。

“广场热”也很普遍。在平原地区,一些地方在城市中心建设很大的城市主题广场,并配以代表城市标志或当地历史名人的大型雕塑,以及LED灯光设备;在山区,有些地方依山建造广场。

“大广场等城市地面过度硬化带来诸多问题,比如,极易滞留地面雨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土壤水库功能难以发挥,使城市树木生长受到威胁;或是加剧城市热辐射,使城市热岛效应放大。”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说。

不切实际引进草坪树种

草坪等也是一些城市打造景观的“重要道具”。

“长春属森林草原地带,大草坪、大广场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果。”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吴正方教授介绍说,在长春,6月前属于草坪的生长期,9月以后草坪枯萎,因此,草坪一年只有两个月供市民活动使用。长春春秋两季风多,大广场和草坪容易和主干路形成风筒,造成大风扬尘、垃圾漫天飞;夏季晴天多,阳光照射时间长、温度高,大广场和草坪不适宜市民乘凉。

这样的情况在北方城市并不少见。前些年,辽宁某市曾大力推广草坪建设,引来市民质疑,市民认为“草坪既浪费水,还难乘凉,冬天风大,夏天很晒”。

记者在东北多个城市采访时发现,除了大草坪之外,一些城市还喜欢引进梧桐、槐树这样“漂亮”的外来树种。但实际上,据吴正方介绍,在北方,梧桐在春天比本地树种发叶晚2周左右,而秋天又比当地树种提前2周左右落叶。“槐树则很难在寒冷地区越冬,冬天一冻,到春天很容易就死。”吴正方说。

李迪华表示,“很多人都不假思索认为,城市中绿地越多越生态,这是错误的。绿地过多会造成土地浪费、市民生活不便,而且还需要大量建设、管理和维护成本,导致城市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方向错误和负担加重。”

“目前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一种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违背自然规律的错误观念与行为。”牛昉指出,这实质上是误读和曲解了生态城市理念,对生态城市内涵认识不清,是一种“伪生态建设”。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快速绿化效果和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出现大量采挖移植大树导致破坏植被、毁坏林地等现象,不仅造成树木原生地自然生态和景观严重破坏,而且树木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难以保证,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