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法国 《新闻周刊》引美法论战
2014-01-14 14:01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刘玮 黄晓夏 |
分享到:
|
法国被讽“故步自封且拒绝繁荣” 唱衰法国被辛克莱尔看成是“一场反复发作的百年虚假战争”。而就在法国媒体回击《新闻周刊》时,美国轮胎生产企业固特异设在法国的工厂也发生“法美抗争”的一幕。据法国“最新新闻”网一篇题为《固特异、新闻周刊:法美的决裂》的文章描述:“短短几天,两大事件凸显了法国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个是《新闻周刊》因发表关于法国的愚不可及的文章引起强烈抗议;另一个是因法国工人拒绝美国人的强权法则而将美国高管扣押。” 《新闻周刊》1月6日又刊登美国财经记者和作家利亚·麦克格雷西的一篇题为《从高卢雄鸡到掩头鸵鸟》的文章,该文引述欧盟委员会、三大评级机构和高盛集团对法国的评论和建议,将法国定位为一个“故步自封且拒绝繁荣”的国家。麦克格雷西在文章后半段称,许多批评迪乔瓦尼的法国人都在故意回避实质问题——既然在为财富500强企业培养人才的6所顶尖商学院中有3所位于法国,为何还有那么多法国高管远赴大西洋彼岸寻求财富,而没有选择留在法国?文章写道:“这正是让由好斗的公鸡变为鸵鸟的国度避而不谈的一个问题。”法国《新观察家》杂志7日以“从痛击法国到痛击新闻周刊”为题回击说:“美国周刊发表了批评法国体制的两篇文章,惹怒了法国网民、媒体以及政治人物。”不过,法国《解放报》记者皮埃尔·哈斯基质疑本国舆论的反应有些过激,甩不掉“其荣耀过去的影子”。 《新闻周刊》2013年8月找到的“新主人”是法国富翁、IBT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艾蒂安·尤扎克,但他已在美国生活多年。尤扎克近日拒绝对《新闻周刊》唱衰法国的文章发表评论,只是表示“它在法国激起一场有趣的辩论”。其实,早在2010年5月7日《新闻周刊》就曾刊登过一篇唱衰法国的文章,作者大卫·贝尔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他说,“如今的法国看起来就像维希时代的法国”,尽管从表面上看,当今的法国迥异于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下的维希(傀儡政府)时代,但法国社会的某些特定元素自德军“闪电战”以来仍没有变化,尤其是与美国相比。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政府仍在其社会中继续发挥“超大”作用,由政府包办医疗保健、大部分文化机构和从幼儿园至博士后的教育。当萨科齐2007年上台时,美国保守观察家原本希望他效仿撒切尔夫人破除国营体系。但法国政府的职权仍基本未变,政府支出在GDP的占比仍超过50%,而美国仅为36%。同1940年一样,最吸引法国优秀学生的仍是精英公务员岗位。有法国人曾说:“我的同学大都希望做农业部的助理部长,而非创办亚马逊网站。” 围绕美法舆论战,欧洲其他国家的媒体也来凑热闹。英国《每日电讯报》7日评论说,对法国人而言,看到令人苦不堪言的税收和成本高昂的社会模式遭受国内或“盎格鲁—撒克逊”媒体的嘲笑并非新鲜事。然而,即便是最乐观的高卢评论家也认为迪乔瓦尼的文章已经“越界”。《爱尔兰时报》9日说,《新闻周刊》的文章似乎已顺利地帮法国政府完成了数十年都未能完成的任务:促使法国人更重视本国实力而不是弱点,并自信地面对一个怀有敌意的世界。 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秘书长赵永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法国人对《新闻周刊》的报道不满,除迪乔瓦尼文章中有严重失实的地方外,也与美国媒体触到法国人的底线有关。根本的还在于美国和法国无论是法律体系、税收制度还是福利机制都有所不同。总体而言,相比美国,法国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这两个欧美国家自然会在谈论体制时出现矛盾。赵永升认为,美国和法国围绕各自体制之间的相互嘲讽没什么意义,如何破解这些机制中的根本问题才是关键。 |
相关阅读:
- [ 12-20]当红女星变形上位记:赵丽颖领衔假脸姐妹团
- [ 11-13]评张悬演唱会事件 国台办:两岸年轻一代应多接触交流
- [ 09-18]马王“高院”论战 三名女法官立场成关键
- [ 08-27]卤肉饭印在邮票上意外引发台湾南北论战
- [ 02-07]“韩战”:一场失焦的论战
- [ 12-04]中国政法大学副院长微博“批”保安引发论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