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向陈婷、张艺谋夫妇寄送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决定书认定:陈婷、张艺谋非婚生育三个子女,违反了我国计划生育法,依法对陈婷、张艺谋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共计7487854元。作为查处陈婷、张艺谋违法生育案件的责任部门,滨湖区计生局相关负责人披露了案件的调查经过和细节。 调查取证难在哪? 调查发现,陈婷户籍在无锡市滨湖区,但长期不在无锡生活,属于无锡市流动人口中的流出人口,张艺谋及子女均长期不在无锡生活。按照法律规定,多个相关地方计生部门对陈婷、张艺谋违法生育案有管辖权。2013年7月,经上级明确由无锡市滨湖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处理此案。从2013年7月开始,滨湖区计生局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依法依规正式立案调查,至今结案,前后持续了半年多时间。 经查,陈婷、张艺谋两人分别于2001年、2004年、2006年生育三个子女,均在北京出生。在生育三个子女时,两人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均未取得人口计生部门批准生育的证件。据此,两人的生育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四条,《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属非婚生育三个子女。 调查前期,滨湖区计生局曾派工作小组赴京去找张艺谋,并通过相关单位向陈、张二人发函十多次,始终没得到有效回应,这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为计生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只能采取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查,缺乏强制措施,而更多的需要当事人配合,由于当事人流动性大,异地取证难,所以在调查进展方面上受到一定影响。 收入怎么查? 2013年11月底,陈婷、张艺谋派代理人来锡接受调查。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滨湖区计生局先后组成9个调查组,赶赴北京、广西、四川等多地实地调查取证。 三个子女出生前一年度,即2000年、2003年、2005年陈婷、张艺谋的个人收入,是征收社会抚养费的依据,因此,滨湖区计生局重点围绕陈婷和张艺谋涉案三个年度的个人收入依法开展了全面核查。 在实地调查中,调查组到当事人工作和合作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对当事人向滨湖区计生局申报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核实调查。通过履行法定核查程序,滨湖区计生局认定:在2000年,陈婷无收入,张艺谋个人收入为2760元;在2003年,陈婷无收入,张艺谋个人收入为1062760元;在2005年,陈婷无收入,张艺谋个人收入为2518590元。两人在涉案三个年度的个人收入总计为358.41万余元。 陈婷、张艺谋对三个年度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作出了书面承诺。 征收多少社会抚养费? 收入明确了,那么,张艺谋夫妇超生到底应缴纳多少社会抚养费? 对2001年陈婷、张艺谋生育第一个孩子的行为,根据《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征收计划外生育费71928元。 对2004年陈婷、张艺谋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二款,《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第四项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2218696元。 对2006年陈婷、张艺谋生育第三个孩子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二款,《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第四项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5197230元。 滨湖区计生局人士表示,因陈婷、张艺谋违法生育情节严重,因此对其违法生育的第二、三个孩子的社会抚养费征收中,超出人均可支配收入部分均按二倍予以了征收。 综上计算,对陈婷、张艺谋违法生育行为的处理,向两人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共计7487854元。 |
相关阅读:
- [ 01-07]张艺谋夫妇对实际收入提出申辩 缴费数额未公布
- [ 01-06]2014华语电影有望翻身 张艺谋“归来”或拿大奖
- [ 01-06]张艺谋对申报收入提出申辩 无锡计生部门将审核
- [ 01-06]张艺谋、敬一丹受聘中戏当客座教授
- [ 01-02]张艺谋称生活不奢侈:豪宅是租的 车是免费试用
- [ 01-02]张艺谋妻子:张不能公开陪孩子,孩子心里有想法
- [ 01-01]张艺谋片酬"迟到"引质疑:"补发"收入成避税借口?
- [ 12-31]冯小刚谈“炮轰”事件:不能像张艺谋那样憋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新闻图片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 |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